全国处处有亲人
文/鲍智泉
全国到处有宗亲,走到哪里有亲人,我终于深深体会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利用业余时间到县文化馆学习,阅读报刊时,在刊物上惊喜的发现一幅画作《公社之春》,作者:鲍志峰。我越看越亲切,越看越激动。因为这幅画是鲍家人创作的,我视如珍宝,总想把这幅画剪辑下来收藏,但怕坏了读书人的规矩,没敢下手。
我调入沧州地区轻化工业局以后,1978年盐山县工艺美术厂书记汪洋同志到我局开各县、市轻工业企业领导会议,我们在会上相识,我向他打听盐山县画家鲍志峰,恰巧的是,他告诉我,鲍志峰就在他厂里工作。我听到以后高兴的不得了。我跟他说我很想见见他。说者无心,听着有意。没过几天,汪洋书记便把志峰宗亲带到我的办公室。从此,我们便有了联系,逐步结下了深厚宗亲谊。
还有1985年,我去石家庄出差时,在石家庄沿丰路饭店吃饭时,酒足饭饱结算完账准备起身走时,河北省轻工业厅李助尧同志说:“小鲍,(因为我那时年轻)这个饭店的老板也姓鲍,你见见他不?”我听了他的话,感到喜出望外!随口说:“见!"李助尧很快就把饭店老板请到我的面前。自我介绍以后,鲍世昌宗亲就陪我坐下,并吩咐服务员再上兩道菜,又一次推杯换盏。我们临走的时候,他又把我们付的饭费钱退了回来。
我出差在外,全国到处跑,每次遇到的鲍氏家人都格外亲!人人都说全国鲍氏一家人。
自从我参加了全国鲍氏族史研究会,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大家在一起交流,变的更豁达,更快乐,一个家族的人在一起越来越靓丽,精神财富越来越殷实。在族史研究会上,相识了很多知名的老前辈,还有许多年轻的企业家,无论他们职位高低或年龄大小,都很平易近人,在宗亲面前没有一点点架子,让人感到很亲切。当年三清山会议结束,台州玉环企业家鲍家飞接我到了玉环,他工作那么忙,天天陪伴着我,我有点儿过意不去,我说:“你该忙,忙去,别老是陪着我,我自己随便走走就行了。”他说:“钱不是一天两天挣的,……"。宗亲情记心中,玉环之行,也让我终身难忘的宗亲情!
今年夏天,应宗亲鲍春胜之邀,我与老伴又去了长春市。他亲自驾车400公里拉我们去游长白山,先不说他曾经是省人事局长的职务,就凭他古稀之龄的岁数,就让我感慨万千!我在长春,长春市有重大场合做保镖的鲍占全始终陪伴我左右,让我们享受到了高规格的保护。还有我姑母(姑母己逝世)的孩子们,在我表哥郭贵祥的安排下,召集了他家三代26人在长春最好的饭店设宴欢迎我和老伴的到来,互相交流中,当场我激动的泪流满面!我离开长春,又到了黑龙江林业局文学创作基地,在鲍士平宗亲带领下参观了森林博物馆。并品尝到了深山老林中我一生没见过的山珍。当我们分离的时候,我俩都恋恋不舍,他把我送到车站检票进站后,他站在通过列车的天桥上向我们坐的那辆远离的列车一再招手。每到一处,和亲人分别时,一幅幅沉甸甸的画面刻入体肤,也镌刻在我的心中!

作者风采 :
【作者简介】
鲍智泉,男,1952年生。河北泊头市人,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1971年参加工作。退休前工作在沧州地区(后来地市合并)工业管理部门。
业余喜欢读书写作、饮酒赋诗,用美的文字陶冶心灵,汲取生活的智慧。
《编辑简介》
鲍桂芊:网名(开心),1957年11月出生于江西宜春。现任《开心诗词文学社》社长兼总编,《国风上海社》顾问、副主编。平时喜欢农闲写诗,更喜欢看一些哲学性较强的文章。本人觉得一件事做的好与不好,除了善良之心,就是考虑问题,具体落实是否周到得体。我相信通过努力学习,定会发掘出不同的作品与大众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