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走进美丽汉中,感受汉水汉风汉文化
金色九月,汉中秋爽,江水如练,紫薇吐芬。9月8日,在伟大祖国即将迎来75周岁华诞之际,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陕西百景盛览》采风团在解莉芬副会长带领下,走进美丽汉中。来自陕西、北京、新疆、南京,武汉、山西、海南各地以及美国、澳洲的华侨诗人们的脚步轻轻落在了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安息之地。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这片被历史风霜雕琢的土地上,仿佛连时间也放慢了脚步,与众人一同静默,共同缅怀那位千年前的勇者。以无畏的勇气和不屈的意志,凿开了闭塞的天际线,让东西方文明首次得以跨越千山万水,相互交融,共绘人类历史的辉煌篇章。诗人们步入张骞纪念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巍峨挺拔的花岗石雕像。张骞的形象栩栩如生,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作家诗人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站立于雕像前,与之合影留念,仿佛在这一刻,自己也成为了那段传奇故事的一部分。在讲解员的引领下,众人走进了城固县博物馆,穿越时空的长廊,探寻这片土地上的古老记忆。青铜器上的铭纹,斑驳陆离,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与文明的深邃。每一道刻痕,都是历史的低语,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感受那份来自远古的呼唤。
告别张骞纪念馆,诗人们驱车前往汉中市古汉台,参观了两千多年前刘邦 在汉中的行宫遗址,这里象征着汉朝的基业,展示了汉中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还有大量珍贵的艺术品供人欣赏。诗人们登上望江楼,远眺汉江和汉中市的全貌。在褒斜古道陈列馆和石门十三品陈列馆,在游览的同时诗人感受到了汉水汉人汉文化历史的厚重。
武候祠,古柏森森,旱莲溢香,是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的祠堂,为中国众多武侯祠当中建祠最早、且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祠庙。诗人们沿着汉时的金牛道,步入一道道牌坊,那株五百多年的旱莲挺抜参天,叶茂蕊嫩,据说是全国唯一的古旱莲,三百年前突然开花,每年三月八曰繁花如莲,满园清香,让人不免联系起诸葛丞相的清骨奇才、高风亮节。漫步园林,明清殿堂,乐楼琴楼,圣祠拜殿,绘画书法,目不暇接,充盈着浓郁的陕南地方风味,古色古韵,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美称,对研究"诸葛亮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秋风拂面,诗人们仿佛听到了琴楼里传出千古绝唱“空城计”和“出师表”。
当最后一抹夕阳悄然隐退于天际,诗人们步入了勉县诸葛街景区,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步入了那段波澜壮阔的三国岁月。晚宴的欢声笑语犹在耳畔回响,一群心怀诗意的骚客,却已按捺不住对美的追寻,携手步入这灯火阑珊的园林深处。
华灯初上,夜幕低垂,诸葛街的景致被赋予了别样的风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水榭轻倚,波光粼粼中倒映着盏盏灯笼的媚眼,红黄相间,温暖而迷离,恍若隔世,让人分不清这是人间烟火还是仙境琼楼。
诗人们心潮涌动,在晚餐时纷纷拿起话筒,用一首首诗歌表达对汉中由衷的赞美,王芳闻的一首即席诗《古旱莲,百年里的温柔一笑》,代表了诗人们对汉中由衷的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