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也可以很浩荡
作者:静宜
朗诵:白雪
中药里有一味药,名唤自为“独活"。其性微温,味辛,苦,可祛湿止痛。我本人很是喜欢这种自带苦意的物质的,透着冷清,不讨好,有瑕疵。
之所以喜欢,也是因为我也越来越欣赏那些心生寂寞,低温而独活出自己味道的人们。在拥挤的人群中与这样的人相遇,如早已熟识的知己,用一声心酸的叹息拥抱彼此,却一点都不悲哀。
低冷孤独的人自带一种吸引,坐在角落里,不争辩,不解释,脸上有薄薄的的雾气,用饱满的沉默淹没了一切。她,他们,是我喜欢的作家,艺术家,寡言,作品引争议。但她,他们,不愿意趋言附势,不屑与人争夺,脸上的凌然,是一个匠人的清醒和孤独。
他们独来独往不合群,不爱说话。这些不是爱保持神秘,而是爱将最多的专注放在他们的作品里,铺进一页一页的纸中。那是灵魂的浸入,也是他们最为舒服的姿态。
谁说成功一定是鲜衣怒马?格格不入必然不能入大流,伹依然有小部分懂他们的人,欣赏他们的倔强,默默支持他们对艺术,对作品,对事物及对人的认知。有些人,即便收敛了所有的声色,浑身上下的安静依旧力透着惊人的动荡之气。那是一种骄傲的寂寞,一场自我灵魂最绚烂的燃烧。
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1927——2014)在他所著的《百年孤独》中写道:“生命中曾经经历过的所有绚烂,终究都要用寂寞来偿还。当我发现我和我们的孤寂越走越近时,我的内心是多么喜悦。”
有朋友问我:你会一直写文字吗?
我不知道,不知道会不会一直写一些美好的文字,用文字去抵抗冷寂,但我感谢文字带给我的力量。让我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庸俗污浊的人世抗争,而不被潦草的岁月流放。我厌恶一个写字的人,只在乎低俗的,洗脑式的传播。我更痛恨那些自诩有“文化"的人,一身的媚贱,无羞无耻。
我感谢自己,喜爱文字的同时,也有着清高的“自负",那是我内心藏着的透明珍珠,有着原始而纯粹的“自负"。自与文字邂逅后,从一个脆弱敏感的人,到一个眼眸深邃,知世故而依旧不老练的中年人。心中那份禅定,早已渗入进一壶老茶,和那修修剪剪的花草中,我明白自己,适合孤独,适合孤独的清醒,适合孤独清醒后泛着光洁的,对生活的体谅与和解,这些都让我变得坚韧而柔软。
我感谢自己,拥有了很多任性而不卑不亢的时光。我感谢自己爱憎分明,从未违背自己的内心。有时候,孤独是一种姿态。有时候,违心是一种表面的无奈。其实,最能贴进自我的是有一样秘而不宣的东西,会在心中沸腾。如是在平静的心湖之面上,激起的涟漪,一圈一圈的盛开,盛开!因此,人不需要总是混迹于人群中。热闹是最易得到的,热闹也是最容易让人失去分寸,迷失自我的。所以我要让自己保留一份内在的空寂,一种独自寡欢的状态。
越是一个人的时候,内心越是丰富。骨子里的荒凉泛滥成为一种不动声色的隐忍。高贵的“自负”,是永不背叛自己的。不管这人的世界,会有多么规则的毒素,心中的浩荡,终会碾碎那层层盘剥,让生命更坚定而不可动摇。
一个人,走在夜的寂静里,黑色弥漫了整个世界。我听到飒飒的细风穿过树梢,像是一种召唤。要我靠近,靠近,不论繁花满枝还是枯木寂寂,都在召唤我回来,回来。我不能拒绝,那生命中最重要的力量,会静静地追随而来,不管隔了多厚的烟尘。
一个人,在大雪的午后,煮了茶,温了酒,自己喝到潮热。此刻,不需要观众,只有自己和一颗浩荡而湿润的心,茂密的心思,翠生生的流年,妖娆着,纠缠着,缓缓地在暗红色中茵开,无限迷离,无限地美。有些事,原来只适合说给自己。
年岁渐长后明白,很多的路必须一个人走,亲人、爱人、朋友,都是我自己生命中的礼物,不可奢望,不可要求。
人生到最后,一定是褪去了伪装的骨和肉,只剩下自己。是的,我看穿了自己的灵魂,那层层包裹之下的灵魂,滴着滚烫的血与高傲的“自负",最后一刻,一定是自由的。
铅华洗净之后,一定可以是静美的。修行的终点,最后一定是孤意。请允许我,以及与我一样的人,一直骄傲,一直孤独,一直清醒,一直浩荡……
二0一七年十二月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