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天的反思
兰州 吕爱斌
昨天,兰州下了一场像模像样的“及时雪”。得闲,我安安心心地在家敬书毛主席诗词数首。
毛主席诗词书法作品大家都喜欢。但要写出点味道、写出神韵来,那也得好好下一辈子功夫。
平时,自己在一些公众场合喜欢写毛主席诗词,也得到一些掌声和赞美,但我深知,这掌声和赞美其实多是场面热闹的需要,并非真的就怎么了。
我的功夫是在家里下的。外面活动只是“台上一分钟”罢了,“卸完妆”还得回去继续坐“冷板凳”。正如古人云,板凳要坐十年冷。学习书法更是如此。老伴跟我几十年,她见证了我的“精神”和刻苦,她常说:“你写字的精神、下的苦只有我最清楚,我是你最好的见证人。”所言极是,但还不全面,因为她更多的是看到了表象,比如花的时间花的钱,废纸写了好几架子车,四处找人交流拜师,尤其疫情期间开始用废纸箱拆开写字,有时趴在地上或蹬在墙跟写,写好后站在櫈子上桌子上拍照,等等等等,不可畏不累,不可畏不险,毕竟岁数大了,也不可畏不担心。但这些表象的背后,还有我数年来坚持笔耕不辍“五味杂陈”的内心世界,她可能关注少些,最多只是用“我有名利思想”作了概括。当然,如果真是“名利思想”作为我的动力和精神支撑,那是撑不了几十年的。应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我从小就喜欢写字让我在书法的道路上走到了今天,而且还要继续走下去。特别是退休了这6年多来,书法让我更加着迷,说天天与古人对话也好,天天向经典学习也好,总之是“毛笔不离手”,一有空就划上几下,一天不写手痒,三天不写心里难受,这是真的。我自认为,我在尽力改变“信笔为体、老干体、江湖体”的做法和习气,奋力向经典目标奔跑,不管结果如何,也不懊悔此生。当然也有不少人“夸我”,说我近几年毛笔字进步很大。这起码说明我退休后没有闲着无聊,这也正是我坚持学习书法的动力所在。如果说歌唱名星的生命就观众的掌声的话,那我写字练书法的动力就是来自大家的喜爱和鼓励。
话多了。以上算是雪天里我对自己近年来书法学习实践的一个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