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美丽查干湖》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张顺富 著
饱蘸圣湖水,倾情颂家乡
——读《美丽查干湖》
高文颖
读了作家张顺富《美丽干湖》,内心被深深地震撼!60篇写查干湖的散文,大多写于2019年至2023 年。也就是说,作家非常勤奋,在这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年代,却为家乡、为读者烹饪出如此精美的文化大餐,让人敬意油然而生。
这60篇散文,都是写家乡查干湖的。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大桥,还是冬捕;无论是铁锅炖鱼,还是清蒸鱼,甚至烧烤鱼,字里行间都自然流露出作家对查干湖的热爱之情,笔墨酣畅淋漓,形象生动逼真。
我虽然在电视里见过查干湖冬捕的壮观场面,但是从没有到过现场。因为没有亲眼见过冬捕,一直想去查干湖看个究竟。但是,零下30多度的大冷天,即使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棉鞋,头上围得严严的,对于 70岁、身体又不太好的我来说,也是一件很打怵的事。看了张顺富的《冬捕》,即使不去现场观看,内心已经很满足了。
为了观看2020年12月28日的冬捕,张顺富陪着客人热买提 27日从长春出发。在车上,张顺富不失时机地把前几年采访鱼把头如何冬捕的细节讲给他听。其实,读者何曾不想知道呢?查干湖的水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五路水源的汇集、冬捕的历史渊源和方法、鱼把头要做的诸多工作、那些捕鱼需要的工具......那些生疏的名词术语,对于我来说,都是陌生而又新鲜的。这里的学问真是大着呢! 张顺富就像导游一样,为热买提(为读者)做足了冬捕的功课。 这些也恰到好处地满足了读者的内心需求。这些知识的讲解,增加了文章的含金量。虽然不是冬捕最壮观的场面,却是文章的一个重点,不可或缺。
按时间顺序,再看12月28日的冬捕现场,就更加引人入胜了——无论是现场的热烈气氛描写(简洁、明快而又生动,文字洗练),还是用1999米长的大网往上捕捞也好,单看54—60人的拉网队伍就足够壮观的啦!像不像拔河比赛?天寒地冻,“大网刚出水二三十米时,大胖头鱼、锦鲤、草根、红尾金翅、鲫鱼、 青根鱼......在大网的拖动下,跳跃摆动。在阳光照耀下,鱼鳞闪闪,银光跃动。数不清的鲜鱼被拖到冰上,零下30左右度的寒冷,用不上一会儿,鲜活的鱼便被冻硬了。”
张顺富描写得太生动了!拍卖头鱼,299.99万元!天文数字啊!
随着张顺富和热买提观看完第一网的捕捞落幕,《冬捕》一 文也宣告尾声了。
是的,我认为《铁锅炖鱼》《清蒸鱼》《烤鱼》都写得鲜色生香、各有千秋,但是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冬捕》一文。可以 说,《冬捕》让没去观看的人一饱眼福啦!
还想说几句《鱼》一文中,有几段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 让我读后不忘:“每年开春冰湖解冻后,刮南风比较多,我家住在湖北岸,冰湖化了后,冬捕撞残的鱼顺风刮到岸边,我母亲起得早,每天到湖边捡几条残鱼,回来炖上给我们吃。每年冬捕被网撞死的鱼很多,南风一刮,家门前即湖岸北侧,被撞死的鱼堆有半米高,长有几里地。当时家家户户都养猪,猪喜欢吃鱼干, 我和几个侄儿带着洋叉,推着推车到湖边把鱼干装上车,拉回家里,装满仓房,然后切碎拌上青菜喂猪。”
我相信张顺富写的真实性。生活在查干湖边的猪好有福气呀!就像我这几年的冬天在海南,看到当地的村民用椰蓉喂鸡鸭鹅一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啊!
从小就跟着哥哥捞鱼、打鱼,没有生活经历是写不出来的。类似这样的细节在《美丽查干湖》中有多处描写,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而且行文显得更真实、亲切,使得文章更有魅力。
如果说《冬捕》一文令人叹为观止的话,那么《蝈蝈》更是我喜欢的篇章。文中的我,四五岁时就跟着哥哥抓蝈蝈。对蝈蝈的外形、颜色、神态、生活习性、品种、声音、如何抓等描写,简直出神入化!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样的词,一点儿都不过分!作家写的抓蝈蝈的往事实在是太生动了……引人入胜!写郭五爷编织的笼子——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写“红头蝈蝈”不好抓:“大家叫它‘山叫驴’尾巴长着一 把‘刀’,抓它时,要格外小心,不然容易被它的刀扎伤。它是母蝈蝈,它不会叫,它是会叫蝈蝈们的卫士!”
妙趣横生!语言多么诙谐!
作者还写道,查干湖的蝈蝈大,雄壮,叫声宽润、悦耳、洪 亮,让人们听起来心胸开阔、愉悦、轻松。爱蝈蝈的人能分辨出这是查干湖的蝈蝈,还能卖个好价钱,换回书、笔等用品。
再看,夏末时,豆蝈蝈翼翅只有草蝈蝈的一半左右长,长得短胖,叫声清脆,节奏感强,不好抓。绿颜色,叫声洪亮、短促。和草蝈蝈一同叫起来仿佛就是男女二重唱!亦如琴瑟和鸣, 既美妙动听又和谐欢快。
如果作者没有在查干湖边生活的体验,如果作者不仔细观察这些细枝末节,如果作者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如果作者不善于语 言文字的表达,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脍炙人口的文章的。
在作者的笔下,燕子、蛐蛐、蛙、雁鹅都写得非常可爱, 充满童趣。读着这些散文,让人很容易回想起无忧无虑的金色童年。
还有《芦苇》《谷子》《向日葵》《大榆树》《碱蓬草》 等,一幅幅描绘查干湖的风俗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绚丽多姿, 摇曳生辉。
是的,这是作家献给家乡查干湖的文化大餐。读者的视觉、 味觉、听觉,甚至触觉都得到了满足。
“故乡的情丝,像一条无形的线,不管你走多远,她永远会牵连着你......”
这大概就是作家纵情歌颂家乡的初衷吧!一个作家的责任, 绝不仅仅是写出作品,绝不仅仅是给自己看,作家的责任是社会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是时代的讴歌者!
张顺富写这些歌颂家乡的散文,确实做到了全方位、多角度,喜欢朗诵的我,还听了《美丽查干湖》多篇散文在微信平台上的朗诵会。是的,宣传家乡查干湖确实很有力度,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我觉得让张顺富作为宣传家乡查干湖的代言人是最合适的人选。
毫无疑问,查干湖的名气会越来越大。客观地说,张顺富的《美丽查干湖》,真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就像梁衡写的《晋祠》一 样:“人们喜欢《晋祠》,阅后,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入山西,带着美文《晋祠》专程游览。”
所以,我说:“查干湖这颗镶嵌在松原大地的明珠,一定会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辉!”
作者:高文颍
写于2024年11月18日

作者简介:【高文颖:松原市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我的非洲之 旅》等散文近百篇,并多次获奖。】
编辑制作:老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