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佛教与科学攀不上老亲
文/妙之门
近代,自从科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后,科技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开始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随之而来,科学作为一个时髦名词,被人们普遍所追捧。有意思的是,佛教界在这一潮流的裹挟下,也主张与科学攀老亲。例如,他们撰文《佛教科学论》,洋洋洒洒数万言,试图论证佛教具有科学性。又如,在佛教论坛大会上,提出“佛教与科学”作为大会的主题。一时间佛教界刮起了一股刻意攀附科学之风,好像只有附庸在科学之上,佛教方能立于不败之地。然而他们哪里知道,佛教与科学风马牛不相及。所谓《佛教科学论》,“佛教与科学”诸如此类的说教,只不过是文理不通的假命题。下面我们就从科学入手来说明这个问题。
大家知道,科学与哲学、文学、艺术学……等一样,均属于学问的基本范畴。科学作为人类的学问,它源于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一般来说,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其中,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规律和自然真相的学问,像农学、天文学、医学、水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等,都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问,像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等,都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思维科学是研究人的思维现象的学问,分为形象(直感)思维学,逻辑(抽象)思维学,顿悟(灵感)思维学。
由以上所述可以知道,科学是人类的知识,是没有物质实体的。但佛教却与之相反,它首先不是人类的知识,而是一个信佛的教团,有着自己的实体组织,并存在于人类社会一定的发展阶段。既然佛教与科学在形态上大相径庭,分属于两类不相干的事物,我们又如何拿科学来衡量佛教呢?其实,任何一个实体组织,如政府、党派、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等,都无法用科学来衡量。试想,有那一个政府曾被称作科学的政府呢?又有那一个政党曾被称作不科学的政党呢?没有,从来没有过!这是因为科学属于学问,它只能衡量与学问有关的事,却不能衡量与学问无关的物。例如,我们可以探讨中医学有无科学性,却无法探讨中医界有无科学性。同样道理,我们可以探讨佛学有无科学性,却无法探讨佛教有无科学性。由此看来,像“佛教与科学”、《佛教科学论》这样的命题,实在是文理不通。而导致这种文理不通的原因,显然是由于观念糊涂和概念运用失当。如果给予纠正的话,其中“佛教与科学”应改为“佛学与科学”,《佛教科学论》应改为《佛学科学论》。
不过,如此之纠正,是鉴于佛学与科学同属于学问,它们有相互交集的可能,在文理上可以说的通,但并不是说佛学具有科学性。至于说佛学是否属于科学,那就要看佛学在不在科学的三大范畴之内了。如果佛学属于科学,那它要么属于自然科学,要么属于社会科学,要么属于思维科学,三者必居其一。否则,佛学将属于科学以外的其他学问。下面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先说佛学属不属于自然科学。上文已经指出,自然科学包括多个学科,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研究的具体领域。如天文学主要研究天体及其运行,以便制定历法和开发宇宙空间;医学主要研究人的生理病因、药物药性和药理作用,以便治疗疾病,增进人体健康;物理学研究物质的物理变化,以便改变物体的性状;化学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以便获得新物质。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均是自然现象,并依据科学原理进行技术发明,来认识自然规律,探索自然真相,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面貌和发展生产力。
佛学则不同,它并不研究自然规律和自然真相,只是从逻辑关系出发,思辨“宇宙形态的变化,生命过程的流转”,论证万事万物之所以产生与存在,都是“众生的‘业力’所感”(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至于说改造自然面貌,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力,根本不是佛学的职能和目的。由此看来,佛学在功用上与自然科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的。
佛学不属于自然科学,它是否属于社会科学或思维科学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佛学不会像社会科学那样,去研究社会现象发生的根源,以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更不像思维科学去研究人的三种思维状态。佛学只是围绕着自己的基本教理,来解释世界的各样现象及其流变,在佛事活动中,用佛法阐释的道理,去慰藉人的心灵,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最终化度众生出离世间的苦海。
既然,佛学不在科学三大范畴之列,那么将佛学归属于科学就是错误的。
以上我们只是从科学范畴这个角度,说明了佛学不属于科学。其实,佛学不属于科学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佛教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缘生缘灭的,都是变化无常的······一切的现象,都是假有的、暂有的、幻有的”(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而科学却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均有着自己的实相,科学之所以对万事万物进行分科研究,就是为了揭示它们的实相及其客观规律。因此,如果把佛学归类于科学,去说明某些事物不仅存在而且实在,去说明“假有的、暂有的、幻有的”虚象具有实相,必然会悖逆佛教“缘生性空”的基本教理。
佛学不属于科学,它又属于什么样的学问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将佛学与世俗理论相参照,它无疑属于哲学。
例如,佛学的基础理论是“四谛”、“五蕴”、“八正道”和“十二因缘”,以及善恶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说教。而这些说教是关于人之苦的根源,以及获得解脱的方法,和达到成佛途径的根本——观点体系。
又如,佛学还阐述了佛教的——基本教理,认为看似存在的事物,实际上并非实在,它们的出现与消亡,只不过是因缘的聚合与分散。因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只不过是假有的、暂有的幻象。从佛学关于佛教基本教理的阐述可知,宇宙万物均没有质的确定性,宇宙的本体只能是缘生性空。而这个缘生性空的宇宙本体论,也就是佛教的——宇宙观。
再如,佛学阐述的无常和缘起——思想,以用来反对婆罗门教的梵天创世说;阐述的众生平等——思想,以用来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 从以上佛教的基本理论可以看出,佛学阐述的是佛教的教理,佛教的宇宙观,佛教的指导思想,佛教的根本观点体系。大家知道,无论是教理还是指导思想,无论是宇宙观还是观点体系,这些都是哲学的基本范畴。因此,佛学作为人类的学问,理应属于哲学。因为佛学具有哲学的根本特性,它不像科学从客观上去探索和认识世界。而是从主观教理出发,去看待和解释世界。
我们说佛学属于哲学,还可以由中国佛教八大宗派的理论得到佐证。例如天台宗的基本教义,是把构成宇宙的“三千种世间”看作是“一念”产物;唯识宗的基本教义是“一切唯识”;三论宗的基本教义是“诸法性皆空”;华严宗的基本教义是“法界缘起”,把“一真法界”作为世界的根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从中国佛教八大宗派的教义可以看出,它们在将印度佛教某一经典作为自己的立宗宗旨的同时,又融合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
综上所述,佛家弟子不能因为科学成为了一个时髦的名词,就与科学攀老亲。总而言之一句话,佛家弟子应该恪守自己的教理,增强对佛教体制和理论的自信,发挥自己的劝导功能,为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化度众生出离世间的苦海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