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泉沟柿挂飘香深秋如画一一读师存保老师《马泉沟柿挂美咂啦》(上、下)有感
作者/张保国
《家在山河间》于2024年11月21日、22日连载师存保老师《马泉沟柿挂美咂啦!》,映入眼帘的美文沁人心脾。这两篇散文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详细叙述家乡柿挂的喜人场面。让人领略到马泉沟美了山村、醉了游人、喜了村民的乡村文化,更让人深切感受到“赏条山红叶、品水化柿饼、游美丽乡村”主题文化活动的醉人场面。
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山这水,肥沃了马泉沟的黑土地。平陆马泉沟水化柿饼源于这肥沃土地,这方水土赋予了其特有的滋养,就有了秋末冬初的美轮美奂、流丹溢彩。中条山下,黄河岸畔,红彤彤、黄橙橙、一串串、串连串,一棚棚、棚连棚,眼前的美景全是醉人心扉的柿挂。这肥沃的土,丰硕了马泉沟的植被和物产,生长出独有的水化柿饼。真是神奇极了。犹如安微砀山梨,独具特色的水土养育这特有的物品。
二、致富人与传承人
苗顺国书记开启“赏条山红叶、品水化柿饼、游美丽乡村”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活动。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依托独特的物产,做大做好做强柿子产业。昔日宫廷贡品,今朝“长命锁”商标。柿子醋、小杂粮、农家乐、乡风民俗齐头并进。成了拳头产品,成了闻名遐迩的打卡地。
杨光斗,推广水化柿最早人物,嫁接水化柿子树的技术骨干。育苗、嫁接、传承、赓续,从一户几棵,到责任制后每户十几棵、几十棵,发展到每户100多棵,200多棵,300多棵。根植于道路旁、地埝边、地埝根、荒坡荒沟里,以至于好地、成块、成片。发展到今天1000余亩。
小柿子大产业增收增益,
赏红叶看柿挂富国富民。
杨光斗若健在的话,一定笑得合不拢嘴,翘指点赞!
三、逛马泉沟,美不胜收
先前的旋柿饼都是传统的手摇旋床,现在技术革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电动的小机械,速度快。旋柿子柿皮飞起似彩虹,惹的人眼花缭乱,宏大的场面不亚于吴伯箫《记一辆纺车》中纺花上线的“仰手接飞猱、飞身散马蹄的快感,节奏快、动作美。与其说技术的革新,倒不如说这是平陆人的一种伟大创举!
柿桂金灿灿、柿串红橙橙、柿霜白呼呼、柿饼甜绵绵!马泉沟柿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真的美咂啦!
真羡慕马泉沟人啊!
2024年11月25日
作者简介:张保国,1954年生,中共党员。河南洛阳人,大专文化,中学一级教师。爱好文学、书法,热爱公益事业,洛阳市书画院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