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490》「飘舞的剑」(7009辑)

晨间寄语
现在的人,物质条件好、精神生活充裕,大多数人已不为吃穿发愁。在物质与精神的比较中,大多精神层面的消耗大于物质享受。山珍海味偶尔而为之,虽然一次请客筵席几百上千,档次高了还不止,但那不是天天。而人的精神追求则不同,很多人退休后,把自己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早起开始,营养餐、送孙上学、锻练走步、买菜做饭、进兴趣斑、聚会、打牌娱乐、旅游访友…。说直接点,这些内容需要经济消耗。一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想干啥就干啥,想起啥就做啥,忙不过来,还振振有词。
老同志的经历中,以前除了有吃吃饱、能吃饱已是知足。而精神层面,则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支撑。哪里敢想象现在的灯红酒绿、电影电视电脑手机?一场电影跑去五山八里,上半夜得看,下半夜赶路,仍乐此不疲。老同志新事物木楞疙瘩似的,老是反应不过来。但是提起老电影老歌曲,却记忆犹新,许多的情节还能描述得清清楚楚。
现在的孩子受网络、游戏影响。我们那个时候受电影和经典老歌影响。一首《南泥湾》知道大生产运动,一首《保卫黄河》知道抗日战争进入高潮,一首《我们都是神枪》个个都想当英雄,一首《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就会神往微山湖上的芦苇荡,就会想起刘洪与芳林嫂的爱情故事……。
老同志有老同志的精神寄托,那个时候过来的老同志,在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学会了自娱自乐,很多人在互相影响中,吹拉弹唱多少会些,成了老来学有所用,更多的,给自己的老年生活带来乐趣。
一位战友以自己的专长,制作了音像视频,发到朋友圈、战友群,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那年那月旧梦里甜蜜的回忆。60多岁的人了,声音透亮,心情愉悦,我从那第一声:“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联想到《铁道游击队》爬火车、炸桥梁、打得鬼子魂飞胆丧的战斗场景,同时勾勒出那个年月看到电影时的兴奋、和脚力沿伸…。
那个时代的人们,有精神、有斗志,还,有情有义。
新的一天,早安[抱拳]!
2024.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