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夏秋之际,辽西和冀东地区连降暴雨,抚宁县境内的洋河泛滥成灾,国家准备修筑洋河水库。家乡抬头营处于水库淹没区,遂开始连续多次大拆迁,千年古城和古民居、古建筑等全部被毁。
双塔位于大南门外,青砖筑成的和尚塔,相距十米左右,在田野间并立,塔身已现斑驳状态,肯定年代已经久远了。1963年秋我和王玉贵在双塔旁边拾柴的情景历历在目。后来洋河水库水位上升淹到了双塔,不久便倒塌了。
鲁迅先生有一篇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可是后来雷峰塔又重建了。家乡的双塔建于何年,谁建的,没人追问我也更不知晓,至于它后面的故事也就永远被沉埋了。

东关附近的白衣庵也是古迹,不知什么时候有的尼姑,小时候只听说伯父曾给白衣庵澡堂子过挑水,因为年纪小被压得长不高了。我同学张宝成家就住在白衣庵附近,可惜我始终没去看看白衣庵原址,后来听说庵外有一座小宝塔,我也没见过。
小南街与东街的交叉处,不是十字路而是丁字路口,街头矗立着一尊石狮子,所以人们都叫它狮子口,往东往西和往南是主要商业区,百货商店、饭店、书店、食品公司、点心铺、五金店、缝纫社、医院、药房等都分布在狮子口附近。
狮子口的石狮子也是抬头营的地标,花岗石雕成,气势雄伟、栩栩如生,我们小孩子经常围着它玩耍大闹。有一年过年,孩子头儿“杨巴儿头”捡了半截二踢脚放在石狮子的嘴里,“嘭”的一声崩掉了狮子的半颗牙。
关于石狮子,老辈人说它原来不在这里,从什么什么地方飞来的,本来是一对儿。对此我只听了个只言片语,没有打听到它的真正来历。石狮子也消失50多年了,它的故事就此失传,再也没人知道了。
洋河水库修成后,水位曾到了火神庙,我在火神庙遗址钓过鱼,傍晚下的底钩,第二天早晨起钩一看,三条嘎鱼,活蹦乱跳的。
火神庙地处小南门外,庙内供奉的是火德真君,据说他三头六臂,身披金盔金甲,手持弓、箭、宝剑与火葫芦等法器,形象非常威严,是保佑民间不受火灾的神仙,香火肯定很旺盛。可惜我没见过,颇感遗憾。
魁星楼也是一样地处小南门外,是供奉魁星的楼阁。魁星是主宰文章的神仙,在文人学子的心目中神圣尊严,香火也一样错不了。同样可惜的是,我见到魁星楼时已经是一片庄稼地。
家乡抬头营在地球上消失五六十年了,当时的居民也风流云散地搬迁到全县上百个村庄,很多很多的故事和古迹也随之流失了,再也没人记起。
原创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