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
作者 刘奕珂
飞扬读书会 出品
1914年3月5日何泽慧出生于江苏苏州,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是当年物理系唯一的“女状元”。
1936年毕业后,她在山西省政府资助下赴德深造,进入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打破该校弹道学专业不收女学生的先例,成为首位德国军工女博士,1940年获工程博士学位。
1943年,何泽慧到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在此期间首先观测到正负电子碰撞现象。1946年,她与钱三强结婚,并一同在约里奥-居里夫妇领导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工作,合作发现铀核裂变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引起国际科学界的巨大反响。
1948年,何泽慧与钱三强回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的组建,随后全身心投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工作 。20世纪50年代,她带领小组研制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探测器,为中国原子能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她领导建立中子物理研究室,开展多方面研究,使中国快中子实验工作达到国际水平。
1964年起,何泽慧担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1965年完成“35#任务”,为中国早期氢弹技术途径选择提供了重要数据。“文革”期间,何泽慧受到影响,但仍坚持科研工作。1973年担任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77年至1984年全程参与高空气球研制。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97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1年6月20日,何泽慧因肺阻性肺炎在北京逝世。
何泽慧是中国第一位女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她为中国的原子能事业、高能天体物理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祖国的崛起和强大,离不开科学家们兢兢业业地钻研和全心全意地付出,向勤勤恳恳的科学家们致敬!他们,才是我们青少年应该追的星!
小作者简介:
刘奕珂,飞扬读书会优秀学员,武汉市美加外校五年级学生,喜爱阅读朗诵,性格开朗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