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稷山大佛寺
文/刘奇康
在云丘山景区工作的几年间,每每休假回家去稷山火车站乘车,都要经过偌大的一座寺院,司机说这就是稷山有名的大佛寺,我好想进去瞻仰一番,但每次都过往匆匆,加之疫情严重,只能做罢。
2023年初冬,云丘山五龙宫新到一名管理员张诚德师傅,他是稷山县城人,还是位佛教信徒,闲聊中张师傅对大佛寺甚是熟悉,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相约同去。
张师傅自驾着车辆,我们从云丘山景区行政办公室楼出发,约二十分钟便到了大佛寺门口,由于给门卫熟识,张师傅径直开车进了院子。
我们沿石阶而上,边走边欣赏着两侧的钟楼和鼓楼及寺内的美景,有张诚德师傅做向导,实在是件开心的事,他不停的介绍着寺庙的历史和近况。
大佛寺始建于金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据说寺院原名清凉院,又名佛阁寺,位于高崖之上,因寺内一尊巨佛,而当地人俗称“大佛寺”。
游览中,看到大佛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寺院坐北朝南,有三层建筑,中轴线由南向北,有山门、天王殿、大殿及两侧钟楼、鼓楼、碑廊、文殊殿、普贤殿、十八罗汉洞和十殿阎君洞等。大佛寺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元代的特色。 我们上了最高处的第三层,进入正殿举目观看,正殿系楼阁式建筑,依崖建成,气势恢宏。看到眼前的大佛,我十分震撼,天下第一土雕大佛果然雄伟高大,它是一尊土雕彩塑的弥勒大佛,这是大佛寺最主要的文物遗存,大佛通高16.68米,由自然形成的土崖雕塑而成,下部为土雕,上身为泥塑。看大佛体态丰满,头饰密集罗鬓,鼻梁高挺,两眼端庄,神采奕奕,双手下垂扶于左膝之上,右手上举呈“说法印”的佛手状,双腿下垂,双足下踩莲花台,整个形体高大雄伟。美中不足的是大佛手部有些残损,整个身体保存完好,我不由自主的摸了一下大佛的左脚和小腿,果真是泥土雕成。
大殿的值守师傅告诉我们:大佛寺在历史上多次重修或扩建,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由于战乱,大部分建筑遭毁,现仅存正殿、垛殿及十王洞、十六罗汉洞等。
大殿的外面,郝然矗立着‘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落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工作人员介绍说,大佛寺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大佛寺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宗教场所,也是研究金、元时期雕塑艺术、佛教造像、佛教文化传播及宗教信仰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游览结束后,在张诚德师傅的引见下,我们在接待室拜会了寺院主持演峰大师,并饮茶少叙,聊的很是愉快,我讨教了一些佛教方面的知识,受益匪浅,深感我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告别了演峰大师,还是张诚德师傅驾车,我们原路返回云丘山。
24年小雪日于太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