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婆姐' 闽南民俗考
文/梧闽
其实,初一礼佛的四果,最后还是自己吃掉的。
我懂了,人敬神的贡品,其實也是贡獻了给自己。俗人所崇拜的那尊佛、那位神…似乎,在精神的一种追求、一种重塑、一种寻览…佛的慈悲、智慧与方便法门,也是自己立身安命的法宝。关帝爷的忠义气节,其实也在自己的心灵深处…需要一个道场,三柱清香。来唤醒咱这只《沉默的羔羊》,不去迷失的荒野吧!
'婆姐''就是周文王姬昌,手拿蕉叶、荷花,取其“交(蕉)、合(荷)”之义。
高晶教授认为'婆姐'的原型人物是周文王姬昌,他一生生有九十九个儿子,又收一位义子叫雷震子,合有'百子之福'。敬'婆姐'之崇拜应該求延嗣多生育子女的愿望崇拜!
而民间却另义传说一一'婆姐''喻指猴哥或情夫,亦是女性隐藏心中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诉求吧!
和姥姥有关的民俗,是门口月尾'敬口公',月半床上敬'婆姐',母亲总是学到了手…反正,有这个敬那个敬,都是姥姥和母亲对'意义世界',对我这孙子或儿子的无限眷顾。解放前,民间有儿女病痛,常请巫婆来作法人冥,探看阴间花盆,风俗上叫'探花丛',小儿即花,男白花,女红花。有病即花被虫啮,或枯焉,或泡水,须由巫婆探明,并禳祭才能痊愈。这属于古老闽南仫佬族的风俗,相传闽南太武山(太姥山)上,古早未有生人之前,有太姥夫人在山上设置巫咒用的祭坛,坛边排满了各种兰花,由'婆王'巫咒又称'婆姐'念念有词,培土洒水养防,每一株兰花代表一个人丁。而姥姥每每的到来,似乎为都在为她的'意义世界',孙子的我作许多恭敬神明的风俗…这一点,使我至今越來越有感恩的心…而且,对于人生'意义世界'的执念亦越來越强烈,仅仅从儒林心圣王阳明那里去寻觅还有找不到完美的答案!
小时候农村,留在脑海里有两个习俗很深刻,一是月尾"敬门口公",只见母亲举着三柱香,口中念念有词"门口公,好兄弟,天上地下,厝前房后过往众神明…请您来吃饭…保佑我一家大小平安顺利…养猪大如山…"等等,哆嗦了很久…有时肚子很饿…加上一个月才闻到肉味,想伸手偷抓桌上的肉圆贡品…被假怒的母亲用筷子打回去…"去,去,去…烧金纸,烧好再吃…"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粮食供应有限,住在农村里的老百姓,三顿饭大多是番薯稀饭,平常又很少看到那些有营养的大鱼大肉,最好的菜是煎鸭蛋炒花生配咸菜…吃干饭的日子,除了月底”敬门口公”那一午顿,便是月中月满的晚餐…这天傍晚,母亲提前从快煮熟的稀饭锅中捞起一尖碗干饭…然后配搭2份好菜,点燃“保家灯”…摆在睡觉的门床上…口中再次念叨"'婆姐'娘娘,请保佑我家婴儿孩子,好吃好睡不生病,平平安安会转大…"云云,我等几个小屁孩…躲在房门后不禁嘻嘻嘻闹笑,母亲转身回头说"不要没礼貌…去去去,外面玩去…"
闽南农历七月普度公节日,又称鬼节
我后来读点书,问过民间长老,才知道这"敬门口公"和农历七月敬普度公的对象是一样的,这都是盛行于江湖的道教风俗…按照道宗理论,人都有七魂八魄(所以闽南人有“七成八败”的说法)…人死后七魂升上天变成神仙,八魄留在人间变为野鬼。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比较合理,有修为的灵魂变为神仙上天,多数没有修为的草民死后(落魄)变为野鬼…这些野鬼和世间活的人一样,有好的有坏的,有聪明的鬼亦有傻逼的鬼(闽南人叫之“憨鬼”)…有饱食终日的鬼亦有饿鬼,居家百姓只要在农历月底,在家门口摆上一桌饭菜,燃香招俫这些偶尔经过的幽魂野鬼来吃个好饭…到了白天晚上,这些幽魂野鬼一般不会再来骚忧了,因此全家人亦过得和美平安了!
《西游记》剧照
所以,传统文化名著中《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和《水浒传》分别是佛教,儒教,道教及江湖的教科书…蒲松龄的《聊斋》竟说鬼话,故事里都是有情的鬼,可偏偏没有将闽南人笃道信鬼的文化现象说清楚…比如月圆十五那晚,为啥有"敬'婆姐'"的风俗呢?
后来…有一天晚上,通天老道祖李聃托梦告诉我,这就是古代那个《设二兄上琥珀岭》故事中的女主人翁柳叶青设计的,每月月圆时刻,她因为排卵生理反应,总想起当年被老公铜锁杀死在床头柜中的"王大荔"......
床上的柳叶青与王大荔
在N年前月圆的晚上,柳叶青正在和情夫王大荔(闽南人叫“二哥”)躺在床上咪西咪西…正当他们高潮迭起的时候,一听到声音不对劲,门口狗吠阵阵,一会儿墙门洞开…原来,外出做生意的老公铜锁回家了...情急中生智,柳叶青叫王大荔躲进床头柜中隐藏起来…早有耳闻的老公铜锁把上百斤的笼担行李压在柜子上…第二天请来几位彪汉,把床头柜捆绑起来,抬上到山上荔枝园深埋了…
九湖荔枝海
古人处事原则是"家丑不可外扬",被一纸休回娘家的柳叶青,没过几年,按捺不住青春"老身不愿搁再嫁"…每逢月圆傍晚,她有时旧情复发,就在门床头敬饭菜,新老公银锁看了不解问道"敬啥呢?",柳叶青支吾说"有'婆姐',专门保佑咱的孩子"…于是左邻右舍封建妇女,人人效尤,久而久之闽南人便有了"敬婆姐"的风俗......
郑亚水,笔名梧闽,出生于漳州东郊梧桥村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文学与艺术联谊会副会长。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
作品《<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赛“二等奖”;《禅意 太武凡木》荣获全国第八届新年新作征文“一等奖”;2022年11月,《空中并不是“无色”》荣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 金奖;2023年3月,《走在后港古街》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一等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特等奖”,并入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2024年卷);《梦一回太武夫人》荣获第二届中国最美散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梦里百花 正盛开》荣获2024年“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一等奖”;2023年被中国散文网聘任为“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
本书《日出紫云》,历时15年,从1033篇在线网絡文学中,精选500余篇上线《北京头条》+《今日头条》联袂展播,再从中筛選200余篇,结集40万字散文专著,作为20万字《月泊龙江》(海峡出版社)姐妹册,谢謝亲的您,一路鼓勵、点赞、补台、转发、并参与本书编审校对出版发行过程!谨以此文表达知恩谢意!本书精品有国家级征文'二等奖'以上22篇、每篇全国读者超过5万人次。欢迎惠购收藏流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