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里的小木屋,装满了小霞生活中的乐趣以及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来到小木屋的人,都是我的亲人,敬请分享小霞的情感故事,让森林里的小木屋带给您一段美好的回忆!今天为您播放我的原创作品《杀猪》,敬请收听!
杀猪
文/李桂霞
每次去商场里买肉,总是挑了又挑,选了又选,肥的不愿要,瘦的怕有瘦肉精,看了皮看骨头,看了骨头看肉膘,用手摸,用鼻子闻,总是不放心,没办法,不吃不行,大人需要营养,孩子更需要营养。好不好也要将就着买回来。但怎么也吃不出小时候自己家里养的猪的猪肉的味道来了。
那时候,每年一入冬,下几场雪之后,看看雪能站住
了。这时候,有的人家的猪长到了一定的份量,因天冷,也就不爱长了,多喂一天,就浪费一些饲料。不如早点杀了,既能节省饲料,又能改善家里的伙食。于是,杀戒就开了。今天张三家杀猪,明天李四家杀猪,一直到春节前,杀猪声不断,隔三差五,就有杀猪的。不论谁家杀猪,都会请来一些邻居和单位里要好的同事
来帮忙。谁家杀猪都能惊动全林场的人,大家都要议论好几天:这家的猪养了多少个月,毛重多少斤,杀了多少肉,请了多少人去吃,做了多少个菜,看人家那大米饭焖的真好,看人家这猪怎么养的。
……议论声不绝于耳。然后,还要把自家杀的猪肉切成块,送给邻居,或者送一大碗熟肉:尝尝俺家的猪肉。家家的猪肉味是不同的。那是因为喂的饲料不同的结果。
那时候,我就不吃别人家的猪肉。因为我感觉别人家的猪肉没有我家的猪肉香。我家的猪饲料,主要成分是:三分之一的野菜,三分之一的土豆,三分之一的玉米面或豆饼渣子。而且我们家喂猪的猪食都是热乎的,猪特别爱吃。
每年的五一节前后,我们家就买来一只小猪崽儿,小猪崽儿刚买来时,主要是喂土
豆和玉米面,稍大点时,山上的野菜也长出来了,就喂野菜、土豆和玉米面了。等猪长大了,野菜也老了,我们把野菜采回家,只留下叶子,猪吃不了的,就晒干留着冬天喂。一般情况下,我们家是过了元旦杀猪的。这样,喂了八个月的猪长到三百来斤,能杀出二百三十多斤肉,在我们那里是很让人羡慕的。
我家要杀猪了,这天早上妈说不用喂猪了。我走到猪圈边看看那毛色白白亮亮的猪,真有点舍不得呢。我用手摸着它溜光的毛,用手指轻轻地为它梳理着,泪水就要溢出眼眶。爸爸告诉我:这猪养大了就是要杀的,你不是也爱吃猪肉吗?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什么也没说就进屋了。我看见妈妈又煮好了一大锅猪食。我说:今天不是不喂了吗?妈妈也是一愣:看我这记性,行了,一会儿把这给你李婶家送去吧。
帮忙的人都来了,在院子里站着,大声地说笑着。我在屋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子:天天盼着猪长大,好有猪肉吃,可是,如今它长大了,又舍不得了。隔了窗我听见猪的叫声,一会儿听外面喊:拿个盆子来。我知道那是接血用的,猪血做的血豆腐,猪血做的血肠我都爱吃。可是,这是我们亲手养大的猪啊。一会儿又听有人在喊拿点盐来,我想那是放在猪血里的吧。然后就听见有人拿着筷子在外屋唰唰地打着盆子里的猪血,就像妈妈打鸡蛋糕的声音,不过比那兴奋多了。
看热闹的人站了一院子,其实,别人家杀猪时我也去看过热闹的。只是自己不忍心看自己家的猪那么惨的,不忍心听自己家的猪那么凄历的叫。人们在兴奋地忙碌着,烧火的,挑水的,架菜板磨刀的,边忙活边兴奋地说着笑着,相互打趣,别提有多开心了。我一个人悄悄地溜了出去,顺着河,滑着爬犁,越走越远,喧闹的声音也就渐渐小了,直到听不见为止。
当我一个人离开家走远了,玩够了,累了,饿了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又回来了。没等进院子,阵阵肉香扑鼻而来,肚子饿得更厉害了。远远地看见自家的门半开着,热气呼呼地往外钻,香味也随那热气一同从屋子里飘出来。我快走了几步,进屋,爸爸正从锅里往外捞肉,那一大块猪肉,油光光的,很诱人,馋得我口水直往外流,完全忘了刚才杀猪时的心痛,大声喊着:"我要吃!我要吃肉,我要吃猪肝儿。"爸爸在这时是脾气最好的时候了,完全没有平时横眉立眼的样子,一脸的慈祥:"好,等爸爸给你弄。"听那声音慢悠悠的,软绵绵的,真好听!爸爸是最馋的了,只要有好吃的,他的脾气就最好,何况刚杀了这么大一头猪呢!我们家的猪比别人家的猪多杀了不少肉,而且肉质最好,那时好的标准不是瘦肉率的多少,而是肥膘的厚薄,我们家的猪有四指膘。出肉率能达百分之七十还多。猪肥,就意味着能多炼些油来,能吃到夏天呢。
爸爸把那煮熟的猪肉中的瘦肉撕成小块,放在一个大碗里,把煮好的猪肝切成小片,放在一个盘子里,再砸些蒜酱用小碗装好,拿进屋里:"孩子们,吃吧,他妈,你也和孩子们一起吃吧。快点吃,一会儿还要准备请客人呢。"爸爸难得的好脾气,让我们比吃肉还高兴,我们围上桌子吃了起来。那肉味,那香味,那感觉,直到现在想起来仿佛还存留口中,不肯散去。
吃完肉,我就帮爸爸把猪肉一块块地埋进雪地里,再浇上些水,封冻了的肉不会风干。然后把冻好的肉一块块地装在一个大木桶里。
爸爸弄完肉还要把猪肠子用雪搓干净,再用水洗好,灌血肠。血肠炖酸菜是大家都爱吃的东北名菜呢。每次杀猪我家的血肠做得都是最好的,来吃饭的叔叔们都说好吃,爸爸做血肠是最拿手的了。我也喜欢吃,吃到嘴里滑滑的、嫩嫩的,一点不腻人,听说还有营养。
晚上请客人吃饭,我就帮妈妈烧火,切菜,姐姐要看弟弟们。别人家请客已经不再是吃馒头了,大米饭已经开始流行于餐桌。妈妈有些为难,因为她没焖过这么多人吃的大米饭,用盆蒸是蒸不下的。我就自告奋勇:"我来焖!"妈知道爸爸最偏向我,焖得不好也不会挨说的,就同意了。我把火烧好,洗好米放在锅里,看着火的大小,看着座钟上的时间。半小时后,就把所有的火撤了出去,把锅捂的严严的,对妈说:"好了,等他们喝完酒就可以开锅盛饭了。"很自信。妈半信半疑。结果,大米饭出奇地好吃,所有的叔叔们都竖起大姆指:"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米饭,嫂子这饭焖的
太好了。"妈说:"是小霞焖的。"大家全都不信,一个孩子能焖出这么好的米饭。我也不和他们解释,因为,我这是第一次,瞎猫遇上了死耗子了呗。
平日里我们这是没有猪肉吃的,商店里偶尔来一次猪肉,也是凭票供应,一家也买不到多少,况且买来的猪肉腥乎乎的,没有自己家养的猪肉香,所以,杀了猪后,我们尽情地吃两天,剩下的肉,妈妈要计划着吃到开春,雪化了,还要把没吃完的肉煮熟,用油过一遍,再用盐或酱油腌上,把所有的肥肉和猪油都熬好装在一个大坛子里,能吃一夏天呢。夏天炖豆角,离不了荤油。煮肉剩下的肉汤,妈要把很多海带和土豆放在里面炖熟,然后,用二号碗一碗一碗地装好,放在外面的仓房里冻上,冻实了再拿进屋里,稍化一会儿,倒出来一个个冰坨,再放在仓房里,常常是在晚饭时化一两个放在锅里,煮沸后再吃,我们吃着很香,猪肉味很浓,冬天虽然家家的菜蔬就是常说的老三样:白菜、萝卜、和土豆。但是有了猪肉就大不一样了,日子过得还是很有滋有味的。
清苦的日子里,人总是极其容易地得到满足;富足的日子里,人们总是在寻找着如何能够满足,但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憾。现在,市场上,商场里,猪肉到处都是,只要你想买,买多少都行,可人们吃不到原来的香味儿,一是因现在的猪出栏快,三两个月就出,味道本身就不好,再加上饲料里的添加剂,让人总是心存疑虑;二是现在的人们口味都高了,说道也多,讲究也多,自然就不容易得到满足。
也许有人说我是怀旧型的,其实不然,我很爱现在的生活,喜欢现在的多姿多彩而且也感觉现在的生活水平比那些年提高了不少,但是,我在品味现在的生活的同时,过去的岁月也常常在心头泛出点点味道,毕竟我的心中装着美好的东西多些。
今天,就为大家播放到这里,恳请各位亲人们继续支持鼓励,继续在森林里的小木屋里,收听小霞的情感故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