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遨游献赤诚
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油画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画家元国梁先生在其家中采访时合影
(接昨天)作为笔者,我真佩服元老敏捷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更佩服他那深厚的功力和文化底蕴。
接着我们又谈及他和他的孔版漏印版画,元老思索片刻后讲道:孔漏版画的特点首先在于刻制膜版省力,免去了大量刻木之苦,且因膜之透明而套印非常准确,避免了传统版画一版印完才知结果之弊;其次是每版不受专色限制,用海棉团可随意蘸颜色拍打,纸上形成颜色颗粒,需厚重时用力拍,蒙蒙胧胧,可形成各种渐变过渡,画面的颜色颗粒时疏时密,色相变化丰富多彩,情调绚丽多姿,既能形成气势恢宏的效果,又能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初见这类作品,有些象东山魁夷的日本画再加上现代工艺的喷绘,精美之至,而又绝非没有传统版画的韵味,看过制作过程,才知其中奥妙。
听着元老对孔版漏印版画的讲述,我不由想起科技日报和北京青年报曾经的报道。科技日报这样报道:元国梁的《西山秋暮》是孔漏版画,在整幅作品中掺杂了水粉画及油画的韵味又不失版画的传统,远处层层的白桦林,近处是层次变化的树。低洼不平的土丘。这是一般版画所达不到的层次效果。孔漏版画它既能形成气势磅礴的效果,又可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
北京青年报这样报道:现代艺术的特点是走极端,土要土到底,洋要洋到家,简要简到只几根线条、一种颜色,繁要繁到精细无遗、远胜照片。元国梁的画既是表现形式的出新,更是艺术内容的开创,以少胜多的黑白木刻是美,万紫千红的孔漏版画也是美,而且是一种新的美!
我们还注意到,元国梁先生还潜心研究国画山水、花鸟与水彩画。并且在综合各画种基础上追求探索艺术表现和在技法上互相渗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多次在国内外专业报刊上发表、多次获奖及被收藏。元国梁亦画亦文,撰写了大量论述国内各大水系及沿岸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文化艺术、风土人情等涉及人类、社会和艺术的文章,见诸于国内外报刊,成为其各画种作品内涵丰富的深厚基础。现已列入中国首都美术年鉴。
采访中,我看到在元老的画室中展示着几十幅精美的油画作品。是的,近几年,元老把更多的精力、心血和时间用于油画创作。他在油画创作实践中,潜心于各画种的研究与探索,在技法和创意上能够做到互相吸收、融会贯通,将中国画、水彩、版画中的点线、笔意、浑染、润色、装饰、留白、气韵等渗透到油画中,学习并借鉴他人在油画民族化方面的经验,追求一种富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现代写实风景油画画风。也正是因为这样,元国梁的油画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恐怕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油画作品深受社会各界特别是藏家的欣赏和喜爱。
我们还注意到,元国梁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还源于他不断深入生活。元国梁深深地懂得,艺术源于生活,没有生活就谈不上好的艺术,没有生活的艺术家,也谈不上是好的艺术家。正因为这样,多年来,他经常深入祖国的名山大川写生与体验生活,并到美国、俄罗斯、法国和欧洲多国以及香港游览考察;在此过程中,元国梁还虚心求教,孜孜不倦地学习,特别是先后受到董义方、古元、莫测、梁树年、白雪石、卫祖荫等多位老师指教,这使元国梁在艺术上得以长进。元国梁在绘画创作实践中,善于吸收各画种之长,尽力融会贯通,做到求新,并力求有个人的艺术特点。在版画技法上,探索采用聚脂薄膜雕刻版和孔漏托印技法,推出色彩变化丰富的新颖版画,并在展览中曾获金奖和一等奖。其油画作品更是特色鲜明,引人入胜…… ……
采访结束了,不,还远未结束,我将不断追踪这位老艺术家的足迹。当我采写完这篇不成熟的“访谈录”的时候,我的感慨颇深:作为一位著名画家的元国梁老先生,在他几十年的艺海中遨游、耕耘过程中,他的执著、他的赤诚、他的功力、他的底蕴、他的精神,都不能不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