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者简介;解贞玲
笔名皖文,号清风斋主。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研修于清华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散曲研究会、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全国第六届冰心散文奖·散文理论奖”获得者。出版有《解贞玲诗书选萃》、诗集《清风斋咏怀》、文艺评论集《贞玲文集》《皖文集》《文学的星空》、散文选集《悠悠千古情》等著作;编著有诗书画集《友声集》《凝玉集》等书籍。
作者简介:
史文山,汉族,山西沁源人,中共党员。1943年1月生,196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政治学系。退休前为太原理工大学文学院法学系副教授。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山西诗词学会会员、《唐槐吟苑》特邀编审。
一位睿智学者的散曲情怀
解贞玲
我素以为,让人看懂并给人美感的书法,是好书法;同样,让人看懂并让人感动的散曲是好散曲。史文山先生的散曲就是这样的好散曲。最近,有幸读了文山先生的散曲集《抱璞散曲》,竟爱难释手,赞叹不已,久久难以平静。文山先生是山西诗人中的一棵常青树,诗情如翩翩鹤舞,文思如浩浩苇浪。他文笔清奇,人格高标,诗心豁达,曲风豪放,作品宏富,成就斐然。散曲作品题材广泛,其中蕴涵了丰富而深沉的情感,体现了时代精神,情真格高,心怀悲悯,肩扛道义,充满泥土芳香、民生意愿、家国情怀。曲作开阖有度,充盈着昂扬的气势和气魄,如风唤春,如蜂酿蜜,非沉浸精专者不能。其学养之深,与其受教育环境及个人勤奋努力都分不开。唐末著名诗人兼诗歌美学理论家司空图在他的《诗品》中形容冲淡美的时候说:“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借用这几句概括文山先生的散曲,我觉得还比较贴近。文山先生处世以淡泊明志为基本态度,平易近人,朴实憨厚。诗如其人,他的散曲作品多数都是汲取大自然精英和心灵之气而成,那纯贞的思绪像纯洁的仙鹤一样悠然翱翔,使人顿生舒心惬意之感。他一直致力于对散曲本真的追寻,努力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其散曲创作始终坚持艺术的高标准,其严谨谦逊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对后辈的提携关爱也让人肃然起敬。追随着文山先生的行踪和思路,我随读随想,时有得获。一些新鲜的印象、一些兴奋的观感,简选几处,爰记如下。
创研并举是山西曲坛的优良传统,2005年黄河散曲社成立之初,这一传统实际上已经形成。老一辈曲家中,李旦初先生自不必说,若论创作勤奋、研究深入,那就不能不说到文山先生。欲知文山先生研究的深度和高度,读读收入《抱璞散曲》一书的两篇文章即可。一篇,《论元好问对散曲的巨大贡献》(《诗词月刊》2007年第7期发表),围绕“元好问在诗词创作上的独创精神”,从语言运用、词牌改造、曲牌新创等方面,结合元好问的具体作品逐层分析,令人信服地阐明了元好问对元曲特色形成所起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另一篇,《弘扬元曲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中华诗词》2013年第4期发表),针对中国诗坛诗词蓬勃发展而散曲相对滞后的现实,通过实事求是的分析,正面回答了“元曲的艺术价值是什么”“元曲的社会价值是什么”两大问题并得出结论:“今天我们在繁荣诗词曲创作的时候,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散曲的地位和价值加以充分肯定”,“不能让散曲这种被王国维称之为‘最自然的文学’形式从我们这一代手中断送”。不难看出,文山先生重视对于优良传统的继承,也重视基于继承传统的创新。或许正因为如此,《抱璞散曲》中文山先生的曲作,于传统底色之上,闪耀着创新的亮色。
亮色一,设身处地的代言体。如《〔正宫·醉太平〕代农民三叹假》:
叹假种子:黎明听晨鸡报晓,急忙去田地辛劳。买得些名牌种子乐陶陶,趁墒情播种正好。美滋滋听着春鸟儿叫,意殷殷盼着嫩芽冒,苦煞煞苗儿稀落忒心焦,叹只叹买种子遭人骗了。
叹假化肥:这几年土地减少,盼增产不怕勤劳。买来些尿素慢开包,趁雨时施肥正好。美盈盈称赞名牌妙,兴冲冲唱起丰收调。苦煞煞苗瘦弱忒心焦,叹只叹买化肥遭人骗了。
代言体,元散曲即已滥觞,如贯云石的《代人作》、刘时中的《代马诉冤》、姚守中的《牛诉冤》、曾瑞的《羊诉冤》等。而其所以“代”,或避嫌以求真切,或借动物之口写人间不平,往往是不便直言或不敢直言,不得已而求其次。而以上三曲,则一扫散曲中自诉心曲和鸣冤叫屈类作品普遍存在的臣妾模样、怨妇心态,全是堂堂正正地为农民代言,即直接站在农民立场上表达农民心愿,鞭挞欺诈农民的行为并唤起社会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强烈关注。此种不同,既反映了曲家心态的根本变化,也反映了时代的不同和社会的进步。
亮色二,推心置腹的大实话。如《〔双调·水仙子〕街头民工》:
民工揽活坐街头,面带笑容藏隐忧。挣钱不易心难受,纸牌儿权解愁。衣裳破不怕人羞,有技术能补能修,凭苦力抹墙盖楼,多少个冬夏春秋。
感同身受的描写,形神兼备;画龙点睛的抒情,直抵心灵。这一种“大实话”,是一种悲悯情怀的自然流露,有的话(如“衣裳破不怕人羞”)就所涉对象而言也是不愿明言的;曲家径直道出,句句推心置腹,而非旁观者廉价的同情,故能引起共鸣。又如《〔正宫·塞鸿秋〕大实话》:
河堤总被蚁巢害,庄稼总被虫儿害。忠臣总被奸臣害,好人总被小人害。家庭怕搅和,团队忌心害。和谐社会总被浑人害。
这是另一类大实话,带“刺”,属冷色,多是心有顾忌不敢说出,但一经说出便会得到普遍认可。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场合,这种话往往具有针对性,所谓“痴子不言乖子不醒”者也。说这样的话,一是需要勇气和智慧,二要出于公心和良心。本曲即是如此。
亮色三,连珠炮似的巧体。《〔正宫·叨叨令〕独木桥体三首》:
说会:情人们趁夜来幽会,老人们相聚谈心会。小偷们下手寻机会,贪官们收贿谁都会。是也不也么哥,是也不也么哥。倡廉反腐常开会。
说泪:情人们流的是相思泪,老人们流的思儿泪,穷人们流的无钱泪,单身们流的无情泪。是也不也么哥,是也不也么哥。贪官们流的悔心泪。
说模样:堂皇冠冕官模样,夫人打扮妖模样。收钱不论人模样,泡妞挑选娇模样。是也不也么哥,是也不也么哥。看他狱中悔恨熊模样。
“会”有多义,亦有多种:有隐秘亦有公开,有正常亦有异常,有合法亦有非法。曲家“说会”,落脚于后面两“会”,讽刺辛辣。“泪”亦有多种,或令人同情,或令人鄙夷。曲家“说泪”,落脚于最后一“泪”,别有滋味。照理,“模样”亦有多义多种,但曲家“说模样”,却一反前二曲之有主有辅、有偏有正,倾全力于抨击贪腐,火力全开,三曲乃成一整体,如连珠炮发,煞是有力。
亮色四,入骨三分的鞭挞。如《〔双调·沉醉东风〕刺高官贪客》:
做报告穿鞋戴帽,搞调研就怕辛劳。倡廉调子高,反腐言辞妙。私底下尽把钱捞。法网恢恢无处逃,判了个无期到老。
题中“客”字,常语见新,耐人寻味。贪官者,“判了个无期到老”。
非把牢房坐穿不可,则其入世做官,不似短暂客串乎?而其所以客串者,前数句所写之乔模样早已注定。故其为官,可耻已极;至其落马,人心大快。看似轻淡之笔,却透着鄙夷,说得甚轻,落得极重。
《〔双调·沉醉东风〕某些官员态》:
谋职位苍蝇竞血,敛钱财狡兔争穴。摇尾攀上司,弄圈拉亲戚。耍心机官场混绩。作假工程是一绝,正经事偏偏不学。
前四句两两成对,兼用比喻,已将某些贪官之丑态、心理揭露无遗,五句一“耍”一“混”,将暗夜黑影拉到阳光之下曝晒,“作假工程是一绝”指明原委,更以“正经事偏偏不学”作结,对照鲜明,真可谓“入骨三分”。
亮色五,抒情为主的联章叠咏。如《〔双调·沉醉东风〕怀母十首》:
梦母:昨夜里回到孩提,见亲娘旧影依稀。麻皮捻细绳,灯下纳鞋底。那针迹整整齐齐,我坐旁边笑眯眯。觉醒后原来梦里。
忆母:总忆起家乡故居,这南房屋小檐低。冬天土炕温,夏季添凉气。是亲娘呵护依依。做罢三餐又补衣,情寄在深深爱里。
怀母:看窗外晚霞收起,忆儿时围坐娘膝。口中故事多,每个含深意。更言传身教人仪。仰望天空月影低,总想起柔和话语。
负母:供职多年外地,探亲暂住无期。几经酷暑来,又是严寒去,多过了月缺花飞。总觉陪娘日月稀,回想时潸然泪水。
念母:饱食时抚摸肚皮,忆三年困难时期。家中常缺粮,煤少增寒气。便思来泪水难离。岁月消磨鬓发稀,不孝子时常念你。
叹母:四十岁中年独飞,精心培育儿女,贫穷受煎熬,劳累经风雨。叹一生孤守凄凄,日夜操劳无止期,繁忙影常常忆起。
哀母:忆起病缠瘦体,可怜面似黄梨。无牙吃饭菜,两腿常无力。更浑身酸痛凄凄。瘫痪多年难就医,再不闻欢声笑语。
颂母:任穷苦偏怀志气,忍饥寒不肯低眉。青青寸草心,暖暖春晖意,志坚强抚儿成立。一辈子勤俭持家品德遗,似美玉孩儿颂你。
别母:那正是秋凉月低,在崛山下村西。一盏暗暗灯,两口悠悠气。彻人寰撒手续而去。便儿女万唤千呼再不依,泪水似绵绵细雨。
悼母:常想故乡墓地,遥遥思念无期。三叉柳树青,四季鸟声脆。有双魂厮守相依。好风水伴观音可永息。悼念情如沁河万里。
元小令中联章叠咏之作,无论是关汉卿的《崔张十六事》(同一牌调),还是王晔、朱凯的《双渐小卿问答》十六首(牌调有所不同),均以叙事为主。文山先生的《怀母十首》,虽是同一牌调且基于叙事,却扣题眼“怀”字展开,以抒情为主而别具一格。(一)记梦,以虚写实,领起全曲。(二)回忆,追叙往事以寄深情。(三)缅怀,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四)申追悔之意,因长年供职外地而极少探望母亲,今悔之无及潸然泪下。(五)于今饱食时“忆三年困难时期”,想起当年母亲度日维艰心痛不已。(六)感叹母亲“一生孤守凄凄”,辛勤操持,“精心培育儿女”。(七)忆母亲“病缠瘦体”,“瘫痪多年难就医”时的苦痛辛酸。(八)颂母亲当年无论多么艰苦,矢志不渝“抚儿成立”。(九)忆与母亲诀别时的情景,“一盏暗暗灯,两口悠悠气”,沉痛之极!(十)悼念母亲,总收全曲。综观全曲,缅怀之情一以贯之,但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故情与景有机结合,虚与实相辅相成,极沉痛也极形象,使所抒之情细腻真切,感人至深。
文山先生曲作,本色当行,特色独具。这自然得益于他对传统散曲所作的深入研究,以及他对元散曲优良传统的继承。继承与创新,是当代散曲腾飞的两翼。继承传统,本来就是为了更好地创新;而努力创新,则是对优良传统的弘扬和发展。今之曲作,一旦有了传统的底色,并在此底色之上以新的视角、新的手法表现新的时代、新的对象、新的生活,自然就会显出创新的亮色。从这个意义上看,文山先生创研结合的丰硕成果,既是为了创新的继承,也是基于继承的创新,其认识价值与借鉴意义,无疑是十分宝可贵的。
实、深沉,也体悟到一位睿智学者的散曲情怀和他为诗词曲艺术的勤奋、宁静、多思、守一。这样的追求使他既拥有了豁达的胸襟,又保持住了自我的风骨,不孤芳自赏,更不随波逐流。以沉静本真之心营造虚静幽远之境,这是文山先生的大智慧!而今功成名就的文山先生,仍然跋涉在文学的路上。散曲于他,已楔进其血肉生命,与他的脉动、心跳、精气、神息,几近合一。他真不愧是一位曲坛常青树。相信他一定还会给读者带来惊喜。感奋之余,聊诌小令一曲,以表吾对文山先生的由衷仰慕,也是拙文之结语:
〔双调·折桂令〕赞史文山教授这先生忠厚热肠,谦逊温和,正气昂昂。学富五车,通知韵律,妙语成行。说讲课声音洪亮,搞编辑润修文章。为朋友有难能帮,为后学指点迷航,好名声众口赞扬。
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