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488》「飘舞的剑」(6999辑)

晨间寄语
有朋友给我说,《寄语》有它的看点,走大众、说百姓、讲实话、叙述草根、还身边故事本来面目。同时给我提议,写短些。我尽量去做,时有觉得有些问题需要阐释,便有长些。国庆节前后写了10来期,只讲国庆节,续篇似的,以为是个方法。所以有了篇幅不够,翌日续笔的做法。
接昨日《北京人在纽约》之话题,一个自媒体叫做“伦敦Kj授权账号”的主播说:有些人出国两年就说自己不会讲中文了,还起了英文名字,并视中文名为丢人,以去中国化为荣。殊不知别的国家人到了美国也决不更改本国姓名。
马来西亚3300多万人口,也讲英语,但700多万华人一直不忘自己的母语。该国从上世纪60年代就不再资助华语学校。而华人华侨担心子孙未来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老百姓自发捐赠和资助自己的母语华文学校。至今,他们仍讲中国传统文化、说汉语、沿袭中华习俗、过中国节。
《北京人在纽约》中有句台词:“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这句台词深刻反映了纽约这座城市的两面性,它既充满了机会和梦想,也可能成为无情和残酷的竞技场。对于不同的人,纽约有着不同的意义,这句话也成为了《北京人在纽约》这部剧中最为人熟知的经典语录。
百分之二十三的华人掌握马来西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经济命脉,而异国他乡,那里的华人华侨“乡音无改”。反之,有的轻年学子在国内是学霸英才,但到了美国,宁愿流落街头、讨口要饭睡大街也不回来,以拿到绿卡为耀。不为别的,只为虚荣和羡慕纸醉金迷,还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甚至有如余茂春、裴敏欣之流,心甘情愿与美国政府沆瀣一气,反华排华,成为数典忘祖、遗臭万年的汉奸。
《壮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歌“千万次的问”这样写道: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可是你却并不在意
你不像是在我梦里
在梦里你是我的唯一
※问自己是否离得开你
我今生看来注定要独行
热情已被你耗尽
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
可是你却依然是你
问我到底爱不爱你
Time and time again I ask myself
——作者引用最多的英文是这句:Time and time again I ask myself
翻译成汉语就是:我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一次又一次,我扪心自问。或我一次又一次的问自己.我也一而再再而三地问我自己 …希望可以帮助您....等等。
听起来,我找不它的实质意义。顶多就是徘徊、犹豫、怀疑、前途、选业、命运、渺茫、爱情、元奈、责怪、孤独、离弃,等等。那时我就想,好好待在生你养你的故乡,或者诺大的中国有的是容身之地,跑到那里去干嚎什么!我无语。
中国人有句老话: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寒,吃好穿歹在屋头,别跑到处面去丢人现眼!
媒体人抛出来的视觉,自有审度。那么多年过去,结合当今世界,这部电视剧仍给人以沉思,直觉与观后感,现实与远景,各有判断,当个故事,远、还是近……?
新的一天,早安!
2024.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