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原上(四)
自从明清以来,八里原两边分布了不少村庄,分属于咸宁的鸣犊仓和蓝田的黄甫里和翟马里,将八里原开发得堪堪待尽。顶上是平地,两边是坡地。古时的树木早已不存,更多的是私人坟园中自发生长的柳树。只有两边的崖畔上以及陡沟里还残留着不少柏树和其他树木。每个村都有两个到三个上原的坡道,便于人们上原耕作和安置坟园。
但直到民国,除了从石门到史家寨的官道之外,八里原上再无其他大道,只有一些用于耕作,偶尔能把有些村子联系起来的弯曲小道。
民国时期,魏寨长沟村的大财主李家,同骆驼岭的财主张家,结成了儿女婚姻。因为女儿喜欢清静,不欲出嫁在两边原下官道招摇过市。李家为了女儿出家和以后省亲方便,便买沿途百姓之地,修了一条连接长沟村和骆驼岭,南北走向、三米宽,15里长的草路。这条路将诸村上原种田之小路联系起来,形成了八里原上的交通网。此路因各村共用,故又称为官道。除此之外,尚有原上官路由敬家村孙家购路嫁女骆驼岭之说,则孙家所修必为敬家村到李家所修官路交汇处之路段,并对前修官路维修而已。
关于官路,老人们还留下了金马驹之传说,谓八里原上有一金马驹子,东方发白时,辄出,来回奔跑于官路上,项下金铃叮当作响,动听异常。
这条官路的有关传说,并非像表面上那样简单。李家或孙家之女儿,要父亲修此路者,不为清静,实不欲嫁至山里之骆驼岭也,故提此求,故意刁难其父耳。孰料女家有钱,执意嫁女,終成此路。官路,女儿嫁妆也。女儿脸上有光,又无话可说,只能出嫁。官路实乃李家或孙家财富之象征。金马驹传说,实皇甫川人羡慕李家或孙家财富,及向往发财致富,过上幸福生活之体现而已。
1936年,在西京储备委员会的筹划和主持下,修筑了西京风景路,从西安洒金桥通往塘子口。该路从田家村和渠庆村之间穿赿八里原,更加便利了汤峪川和皇甫川之间的交通来往。这就是西汤线的前身。从此,八里原上,有了汽车通行的身影,再也不见了马车和官轿的来往。
1953年,西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建设“西北温泉疗养院”。为从西安直达汤峪,西安市对西京风景路重新设计和改造,并于1965年通车,当时路面,乃用砸碎料僵石铺就,辗压后,撒以细黄土,再灌水辗压。以后才用沥青罩面。又在道路两侧栽上了树木,给八里原拴了一条向西北转向东南的绿绸带。夏日绿树荫荫,清凉异常,正应八里原昔日取名"风凉"之意。初冬时节,道路两旁树叶金黄橘红,构成一幅绝美的天然油彩画,令游人流连忘返。
同时,合作化以后,土地统一归集体所有,各村对原上道路进行了规整,形成了比较整齐的生产路。旧时原上官道,从长沟上原的部分经过两边村子的挖掘,已经消失,敬家村到骆驼岭部分尚存。因履带拖拉机,在川中不便通行,政府将此路改良,便于拖拉机上原耕地,故又称其为机耕路。现机耕路和各村原上道路已改为水泥罩面。
于是八里原上,除了人们上原耕作、赶集和走亲戚的身影之外,还不时响起汽车和拖拉机轰鸣的声音。这就是我儿时见到的八里原情状。
2020年以后,八里原上,陕西重要的通用航空枢纽机场——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开始建设。于是又开通了从西汤线到机场的柏油路。八里原上的交通格局,最终形成。
2024年6月13日,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首飞成功。从此,八里原上空,又不时响起了飞机轰鸣的声音。
希望八里原啊,就像机场上的飞机一飞冲天那样,也能张开巨大的翅膀,带动两边的村庄起飞,成就辉煌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