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风
杨自坤
家风好了,国风自然会好《快乐老人报》
人们常常议论:为什么古代一个县太爷、带领着那么少的公务员队伍,就能把一个几万、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人口的县,治理的那么井井有条:老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他自己喝着小酒、哼着小曲…悠哉乐哉地过日子。
有些勤政的县太爷,考察离任升迁时,老百姓苦苦挽留、签名万民伞、十里长亭依依惜别;皇帝敕封、褒奖功臣、贤达人士等传遍乡里,人们奔走相告、见贤思齐、可谓光宗耀祖。
为什么现在村里、家族出了官员、富豪,人们会对个别人嗤之以鼻呢?!大家都心知肚明:他们是通过正规途径获得的吗?!他们为官、致富后又为老百姓做了什么呢?也只有他们自己: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吧!
为什么县太爷做的那么好?因为他的头顶上始终悬着一把利剑!朝廷有一套明察暗访、巡视监察制度:一旦查出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轻则坐牢、流放、妻子儿女为仆为奴;重则杀头、满门抄斩、户灭九族!
所谓一人犯罪一人当,留下钱财给妻子儿女享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就是到皇帝老子那里情也讲不了!国法在那里明明摆着呢!皇帝老子还得受家法、祖训、谏官等监督、制约呢!他也不敢胡作非为。
所以他们只有兢兢业业、一心为民、刚正不阿、青史留名当仁不让。
一个县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的。这千千万万个家庭就是支撑一个县、国家的基石!
一个家庭如何能成为坚固的基石呢?完全有赖于良好的家风!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家族、一个家庭也是这样:每个人既是守法者、又是执法监督者!一个家庭一旦出现了这样那样的败类、逆子、轻则在村里抬不起头,重则连累家族即连坐制度、户灭九族;防微杜渐、一般罪过在家族内部就处理好了,不会蔓延到社会、祸害老百姓。
1779年,乾隆下令处决一名9岁孩童,百姓称颂:吾皇英明!起因是一个叫刘縻子的男童为了抢同伴的食物,用石头砸死李子明。地方官认为孩子太小不敢处理、一级级报给乾隆皇帝,皇帝大怒:判处死刑!可谓:杀一儆百!这就是家庭溺爱所导致暴力事件!由此可见“子教婴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至于“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那一定是朝廷治理国家出了问题,与家风无关。
为什么现在一个县的公务员队伍那么庞大:保安公司联防队,巡警、武警、公检法…编外人员数不清、还案件频发?!
就是因为有些害群之马、尤其是个别手中有权利的党员干部不听党的话:阳奉阴违,官官相护、贪赃枉法。有错不改、拉关系、走后门,用关系和金钱摆平一切;上行下效、家庭教育也是这样:袒护溺爱孩子、教唆孩子投机取巧。笑贫不笑娼、笑穷不笑盗;栽赃陷害别人,无知无畏、无法无天…最后导致冤冤相报、家破人亡!
这些畸形家庭出笼的孩子、一旦走向社会无非有两个途径:为官会鱼肉百姓、为非作歹;为民就走向黑道、横行霸道、敲诈勒索老百姓!最后殊途同归:黑白道勾结,狼狈为奸…一旦不和心意,就会欺负好人、报复社会…所以导致各种暴力事件频频发生。
1993年12月13日福州特大纵火案:61死15伤的罪犯就是纺织女工董某,她从小家庭教唆耍小聪明、占便宜;因为偷盗棉纱被处理,就恶意纵火造成多少无辜的人失去生命;珠海市恶意撞人、宜兴大学凶杀案…触目惊心!
医学诺贝尔获得者霍普金斯的颁奖词:他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对子女的管教很严。他常说:“现在社会上许多不良的青年男女,他们的父母要负全部责任,我不希望我的下一代危害这个世界。”
我的家庭、家族受社会大环境的污染,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观吗?后来有了契机:
2014年的深秋,我和好友李善老局长一起跟团去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即明朝全国移民的发源地旅游。
在祭祖堂前发生了震撼人心的一幕…
几十支上千人的旅游队伍虔诚、有序地聚集在祭祖堂前,默默排队等候。
管理人员讲:咱们中华民族各个姓氏的祖宗牌位都在祭祖堂里供奉,你们以旅游团为单位,一次进去十个人,按顺序祭拜。
轮到我们这十个人进去祭拜了,如何祭拜?在我愣神的瞬间:李善老局长和几位领导已经虔诚地磕头作揖了…在这威严的氛围中,我赶紧有样学样。无论你是什么级别的干部在这里都不好使,赶紧跪拜吧。因为上面有威严无比的祖宗,不禁令人肃然起敬、不寒而栗!因为我们的所作所为可以糊弄世人,但是糊弄不了祖宗:人在做天在看。
这里各个姓氏起源的书籍都有。每个姓氏都有一套完整的家法、族规。仔细阅读考察论证: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从《朱子家训》《治家格言》《家诫要言》《增广贤文》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衍生而来,即使每个人的名字也都是: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
大致如下:“湿时捆就,断了约了不散;小时教成,殁了父兄不变”“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算什么命,问甚么卦,饶人是福。欺人是祸”“天眼昭昭,报应甚速。谛听吾言,神钦鬼伏。”“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冤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身高为范,学高为师”“身教重于言教”“不合时宜,遇事触忿,此亦一病。多读书可以消之。”“三思而后行”“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温柔终有益,强暴必招灾”……这些耳熟能详的古训、警言、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传承延续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怪不得江南名门望族多、富贵人家比比皆是。原来是祖训祖规在制约监督:他们逢年过节,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都在祠堂议事、按族规祖训、家法来执行和制约即扬善惩恶。
我们郯城薛庄杨家没有家谱。从我入学起名字就是乱起的、根本没有排序。
我们家族德高望重的四大爷杨廷兰即付坤哥的父亲在世时,多次在我们面前念叨:你们应该记住自己的历代先祖、家法、族规…以便管理不肖子孙。
我们无人搭理,只有付坤哥默默地用笔记下。
二十年前,我四弟杨林洪的女儿杨慧茹问她爸爸,我们的老家是哪里?答:薛庄。问:薛庄的杨姓从哪里迁移来的?答:不知道。
后来四弟问我?我也不知道。
不到十岁的孩子都关心这个问题,而我们回答不了,作为长辈汗颜啊!
从祭祖堂回家后,我把全部书籍交给了付坤哥。他召集各个分支代表开了个会,续谱仪式正式启动。我痛心疾首地写了一篇《告薛庄杨氏族人的一封公开信》“…家无家法…渣滓败类层出不穷、创作了多部悲剧和耻辱…生愧对祖宗于世上,死难见先人于九泉!知识改变命运、心态决定一切;人在做天在看,尽人事听天命,祖宗会安排好一切的。
由付坤哥牵头带领族人追根溯源:祖宗迁移路线是薛庄—立朝—集东—临沭杨九楼。
在全体族人的努力下《薛庄杨氏族谱》完成,并送到立朝、集东、杨九楼。
根据人逝去三魂的归宿:一魂转世。一魂在墓地。一魂在祠堂。付坤大哥又组织族人,为祖宗修墓,立碑、建祠堂并制定了族规、家法。
付坤哥当时已是古稀之年了,他根据父亲口述的资料到各个家庭落实认证:有时被人冷言冷语、甚至口出狂言秽语;不知道受了多少屈辱、背后流下了多少泪水;他的老伴孙现荣大嫂也跟着受了多少委屈…以至于在祠堂典礼的前夜累倒住院。
2015年的清明祠堂竣工典礼上,临沭县杨九楼理事会会长杨化春一行到场祝贺并送匾《慎终追远》。
原临沭县教育局李善老局长、县体委副主任刘石周老师、高忠熙老师送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祝贺;众多族人、亲朋好友也欢欣鼓舞,庆祝这个伟大的盛典!
2015年中宣部等五部委授权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深入人心…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也!
2016年的金秋十月,山西代州杨忠武祠理事会总会会长杨茂成一行、在杨九楼理事会会长杨化春一行带领下,来薛庄杨家祠堂莅临参观指导,给了我们很高的评价!
十年过去了。族人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杨忠波侄子为代表的一群新时代的精英,目光远大,致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家族多次无私奉献,为族人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个个学好、人人向善…浪子回头金不换。
长江后浪推前浪:以杨付坤为代表的首届薛庄杨家理事会成功完成了使命后,正式交接给以杨忠波为代表的新一届薛庄杨家理事会。
忠波侄子感慨地说:我接任会长就意味着奉献与付出、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带领薛庄全体族人,发扬光大杨家将的忠孝文化!遵纪守法、扶正祛邪、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古人云: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也是这样:有了好的带头人,就一定能把一个家庭乃至家族治理的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家风好了,国风自然会好!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杨自坤:1952年生,笔名:沂河岸边,临沂市作协会员,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副主任中医师,全球执业中医师联合会会员,杨九楼理事会荣誉会长。
1970年冬,作为特种兵,服役国防科委在新疆罗布泊的第二十一核试验基地。
自幼酷爱文学。从戎入医门,先后在部队受嘉奖、立功、入党。
1996年入编中华特色名医辞典、并入选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7年应邀参加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研讨会。
2010年就读临沭县老年大学文学班。
2012年先后在《沭水诗社》发表作品:《上大学》《母逝十年祭》《卖豆腐》《贺女儿读研》《游台湾》
2022年5月15日在临沂客户端发表《灵性的小黄猫》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