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死不去养老院
(小小说)杨永春(青海)
下午三点,楼道里传声吵闹声,从门上的猫眼向往望去,对门和中间两家的门都紧闭,我们这层不见一个人影。是楼上两口子吵架?还是楼下独自一人居住的王阿姨出事了?我急忙打开门才听清吵闹声是从楼下传来的。
原来是楼下王阿姨的儿子回来了,要把王阿姨送到养老院。临走的时候,王阿姨突然回头搬着门框不松手,死死盯着屋里老伴儿的遗像,感觉就像生死离别。
几年前,外面晒太阳的老人们谈起过,说王阿姨有一个聪明伶俐特别上进的儿子,从小学习成绩就相当好,大学毕业后又考了研究生,取得了博士学位,现在在南方一行政部门谋取了一官半职。并很快与一个颜值不错的美女结了婚,一年后又得了一个胖乎乎的小孙子。
刚开始是儿媳妇的妈妈在照看孩子,后来不知怎么的去医院检查时发现孩子得了自闭症,为此,儿媳妇的妈妈也不愿意再照看孩子了,万般无奈,儿子只好请自已的父母去照看孩子。
有一天王阿姨老两口带着孙子去外边玩,一个不注意孩子被飞驰而来的大卡车撞了出去……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躺了两天两夜后孩子还是没有救过来。
对此,儿媳妇将一切怨言全部发在老两口的头上。将老两口赶出了家门。万般无奈,老两口心里装着委屈和心酸,只好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半年后王阿姨的丈夫郁郁寡欢,不久便抛下王阿姨离开了人间。据说王阿姨的老伴死的时候一直没有闭上眼……
后来,儿媳妇又生了一对双胞胎,他们花重金请了家庭保姆,由于家庭开支太大,王阿姨的儿子每个月都会向王阿姨求救,心地善良的王阿姨看在两个孙女的面上,最后,只好将自己退休后的工资卡,直接寄给了儿子,而她自己,却只能靠老伴留下的一万多元存款艰难度日。实在不够了,就会跟着其他的老人们去翻翻垃圾箱,捡捡饮料瓶、纸板什么的换点钱。
三年了,王阿姨连一次都没有见到自己的两个孙女。
三年来,王阿姨的儿子只回来过一次,而儿媳妇和她的两个孙女都没有来过。
虽然王阿姨体弱多病,但她从没有给儿子说过自己的病情,一直孤苦伶仃的一个人生活在家。
最近,县民政局知道这个情况后,与她的儿子取得了联系。经多方磋商,一致决定将王阿姨送到养老院……
儿子说:“妈,你松手,养老院比家里好多了,有吃有喝,有人陪着你,照顾着你。”
楼道里站了许多人,社区工作人员和养老院的工作人员都苦口婆心地劝着王阿姨。
可王阿姨仿佛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还是无动于衷,两眼呆板,一声不吭。尽管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她双手抓着门框就是不撒手。
儿子试图去掰王阿姨的手,哄着说:“妈,你先过去,过段时间我带着你的两个孙女去看你。我已经跟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打了招呼,想吃啥需要啥就告诉他们,我每个月再给你转一万元的生活补助费,需要什么就让他们给你买。”
王阿姨像僵尸似的,谁也不理不看,苍老的身躯就那么无力的靠门框站着,俩手紧紧搬着门框,牙齿咬的咯咯响,嘴角挂着血丝。
我能理解她此刻的心情,她有万千无奈和不舍,她有万千心酸和悲伤。只是不想给别人说。
听社区工作人员小声议论才知道,她今年实际年龄83岁,最近被确诊为间歇性老年痴呆症。
儿子想把她接过去,可儿媳妇坚决不同意。由于儿媳妇也是独生子女,前年刚把自己八十多岁的父亲和母亲接过去和她们在一起生活。
“如果把婆婆接过去就没有时间和能力同时照顾三个老人,何况我们还有两个不满两岁的孩子……如果你一定要把婆婆接过去,那我们就离婚!我和两个女儿还有我爸爸妈妈一起生活,你……就净身出户和你妈生活去吧!”儿媳妇的话直接把自己的丈夫推进了三九天的冰窟窿里。
恨心的儿媳妇当晚就将丈夫赶出了卧室。
万般无奈,儿子才下定决心,不得不将王阿姨送养老机构。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他们说:“老人不想去养老院,你们就别让她走呗,我们楼上楼下的都会照顾她的,你们不在跟前,平时老人有个头疼脑热,或者吃饭等等,还不是我们这一栋楼里的居民都在自发地照顾她……”
“你是太平洋的警察吗?你倒管的宽,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我妈真出现什么问题,你们谁来负责?”王阿姨儿子的话瞬间熄灭了,这橦楼里所有住户的热情。大家只好摇摇头,将到嘴边的话强行咽了下去。
最后在工作人员催促下,儿子强行掰开她的手,和养老院工作人员一起,连拉带拽,抬下了楼。
楼道转弯处,我看见王阿姨的眼神黯淡无光,苍白的脸上没有一点血丝,泪流满面,嘴角流血……嘴里含含糊糊的说着“我不去…我不去……我宁可死在……死在自己的家里……也不去养老院……”
人多力量大,王阿姨再怎么着也干不过如狼似虎的一群人。
王阿姨走了,我不由打了一个寒战,连续几天心里都酸酸的,想想自己的未来,胳膊上瞬间起了鸡皮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