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腊菜(外一则)
吴岳华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乔芳想把家乡的传统小菜,做成名牌小菜,推向全国全世界,她反复吟诵以上名句。
她网上搜查,实地考察,都为了她梦想的三腊菜。
世界上有三大名小菜:重庆涪陵榨菜、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
中国的特色小菜:涪陵榨菜、朝鲜泡菜、扬州五福酱菜。而兴化安丰的三腊菜,榜上无名。
被誉为安丰一绝的三腊菜历史悠久。相传600多年前,文学巨匠施耐庵在安丰、白驹一带采风,撰写《水浒传》时,其餐桌上常有一道佐菜就叫三腊菜。
要做就要做好,做得最好。事业有成的乔芳,集中精力打歼灭战。她买来中外的名小菜,反复品尝,了解制作工艺。她走进农民家中,拜师学徒。在此基础上,她制订了实施计划:
种好麻菜。
采集和风干的时间要精准。
酒靠酿,三腊菜靠育,火候适度。
适当的盐和油。
道道工序都有严格标准。
请行家和百姓品尝。
出人意料的好,除具有中外名小菜鲜、甜、酸、辣、脆、嫩之外,独一无二的特色是麻,又有别于火锅的麻辣,相似于芥沫之麻,以刺鼻通气为最佳。
乔芳为了把三腊菜推向全国全世界,精心制作了广告:
长眠地下的施耐庵想起三腊菜,重回故地,走村窜户,走到乔芳三腊菜厂,品尝之后,拍案叫绝,挥笔泼墨写诗一首:
兴化安丰三腊菜,
耐庵板桥最喜爱,
红梅必将出墙来,
走向全国全世界。
被施耐庵所言中,乔芳三腊菜逐渐走上了全国千家万户的餐桌。
酱花生(闪小说)
乔芳制作三腊菜,大获成功,小有名气。
总有追求的乔芳,浮想联翩,下一个节目是什么?
酒有两种型号,其中一是酱香型。
蟹有多种吃法,其中有醉蟹。
花生有多种吃法,最常见的是油炸,而酱花生,只在记忆之中,是乔芳奶奶的独门绝技。
每当回忆起儿时过年的情景,盼穿新衣服,盼压岁钱,盼吃鱼肉,盼跳白果,特别是盼吃酱花生。一回味,嘴中就有酱花生的鲜香。
乔芳想把酱花生做成品牌,推而广之。
奶奶早已去逝,问母亲父亲他们只知道个大概,做不出奶奶做的味道。
怎么办?
她想到了一个妙法。
民间有一种迷信的做法叫关王。
所谓关王,就是让巫婆说出亡灵的话。
因为巫婆不知道什么叫酱花生,巫婆说出的奶奶话,使她大失所望。
摸着石头过河,一切靠自己摸索试验。
酱花生的关键是花生和咸菜卤,熏烧好吃也是靠卤,多年的卤。
乔芳从网上购来全国各地的花生,她进行试种,选择优质的花生作原料。
乔芳选用十几种咸菜卤:麻菜、青菜、白菜、萝卜的卤;涪陵榨菜、朝鲜泡菜、扬州五福酱菜的卤。
乔芳严格按照好吃、卫生和营养三条标准选料和制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冬天制作出的酱花生,乔芳请父母和村里老人品尝,得到肯定。第二年冬天,在改进的基础上,她制作出的酱花生,请亲朋好友品尝,赞赏有加。
乔芳有了底气和信心,上规模地制作酱花生。
当酱花生的新品牌出现网上之后,引起了好奇和品尝,好评如潮,供不应求。
乔芳酱花生鲜、香、咸、脆,嫩、奇鲜,无法形容,如一颗新星,熠熠闪光。

作者简介:吴岳华,《世界文学》签约作家,出版两部长篇小说:《东西》《双刃剑》。
出版寓言、随笔集三本:《儿童寓言宝典》《做人了吗》《家家都可以抱出个金娃娃》。
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寓言、诗歌、歌词、随笔、散文近千篇(首)。
在天津、南京、浙江、宁夏、南通市等征歌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或入围奖。
发表小小说二百多篇(首),在全国征歌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在中融保安杯全国微型小说征文中获得二等奖。
在冀东小小说环宇杯征文中获三等奖。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