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稿供图林耀平教授)
我在樟木小学都讲了些啥
作者:林耀平
2024年11月21日,应桂林市七星区樟木小学的邀请,我去给该校六年级全体学生讲了一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75分钟的课,我都讲了些啥?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去讲?现总结归纳如下。
一、特别的开头。我在谋划这一堂课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个孩子即使再坏,只要他懂得了孝、知道了爱、做到了好好学,他再坏也坏不到哪去的。所以,我在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尤其是在县委、政府领导岗位上工作时,主要分管公检法司12年后,是专门抓坏人的工作性质。于是,我就问同学们:“你们这一辈子,愿意坐牢吗?”大家齐声回答道:“不愿意!”我说:“好!谁也不愿意去坐牢。那么,只要你今天好好地听完我这一课,理解透了,今后做好了,你不仅不会坐牢,而且肯定会有一个平安、美好的人生。同学们:好不好?”大家又是不约而同地大声答道:“好!”这就是我这堂课的特别开头。
二、宽广的内容。75分钟的课,我紧紧围绕“孝、爱、学”这三个字展开的。
关于“孝”的问题,我讲了四个方面:一是孝的含义。孝,就是对父母的奉养,对父母的敬重、顺从。因为“孝就是要顺,顺就是孝”。这里我讲了一些实例加以佑证和深化。最后我说:对父母的孝,说白了就是要做到“物质上的奉养、精神上的抚慰、居住上的优待。”二是孝谁?就是孝父母,孝爷爷奶奶,孝外公外婆。我说:“他们都是天底下最亲你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是最疼你的人。不孝他们是天理都不容的。”三是为什么要孝?可以讲出一百条理由、一千条理由,但是,有三个方面是最直接的:一方面是我从哪来?没有父母哪有我?另一方面是人人都有老的那一天,人老了以后靠谁?只能靠自己的子女;再一方面是“孝道犹如自家屋檐水”,为什么?看看农村人家的房子,都是自家的,下雨以后屋檐水往哪滴?往自家屋檐底下滴,它不会滴偏的,更不会滴到别人家。也就是说:你对父母的好与坏,只能传给你的孩子,不会传给别人,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如果你让爹妈不得好死,将来你老以后也肯定是如此下场,因为“自家屋檐水是不会滴偏”的。四是怎样孝?方法种种,形式多多。由于篇幅所限,只能简要地归纳一下,不展开了。我从大的方面归纳了四点:“用嘴孝、用心孝、用脸孝、用行孝。”我对每个方法都进行了较详细的解读。核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特别是做作业、看书、做笔记等;要学会做家务,在家尽量帮助爸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尤其讲到了被誉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讲的经典,他说:一个家族或一个人能否兴旺发达,看三样东西:他家的孩子几点起床、他家的孩子读不读圣贤书、他家的孩子做不做家务?我就是用这些古之经典、浅显的道理去引导孩子们,让他们去悟:“我今后该怎样做?”
关于“爱”的问题。我讲了三个“爱”:爱社会、爱他人、爱自然。一是爱社会。我说:我们这个社会,都是相互融合、互相联系的社会,谁也离不开谁。我说:“同学们每天晚上睡觉,睡的床、盖的被、早餐吃的食物、上学时走的路、你听课的教室、坐的桌椅……都是谁做的、谁盖的、谁修的?”同学们个个都开动脑筋,跟着我讲课的内容、思维走。我说:“所以,我们要感恩社会上的每一个人,珍惜我们的遇见,他们为我们一生提供了美好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所以,我引导同学们不要看不起任何人,更不要去蒙人、坑人、害人,做一个让人尊敬的、可爱的好孩子。二是爱他人。就是要“与人为善,以吃亏的心理去跟别人交朋友,不要占别人的便宜,耍小聪明”。在这里我还讲到了孟子去见梁惠王的故事,以引导孩子们不要一见面就讲利益、讲好处、讲待遇,要严于律己,学敬人之道,做到:“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三是爱自然。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要从小养成爱护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环境卫生的好习惯,为生态文明作出贡献。
关于“学”的问题。我说:“讲到学,就涉及到三个问题:一是学什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是要学的,这些我不讲了,我要重点强调的是学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这个太重要了,它关系到打好人生底色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我讲了孔子、赵普、曾国藩等的经典论述;讲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教导;讲了当今之国人不重视、不懂得传统文化的一些现象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二是怎么学?我说:“我已68岁了,我还天天学习,天天作笔记。由于养成了这个习惯,一天不看书、不做些笔记,就觉得缺点什么似的。我已经把读书、做笔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了。所以才出了那么多的书、发表了那么多的文章及讲了那么多的课。”然后我把退休以后出的书一本本地亮给老师和同学们看,引来阵阵掌声。三是学了有什么用?用处太大了,一句话:有百利而无一害。具体我归纳了五个方面:拓展知识、学以致用、考个好校、懂得为人、明辨是非。我对每个方面都进行了讲解。由于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三、灵活的方法。俗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句俗语,粗看乃有“贬损”之意,实则不然。曾仕强先生说:“这句话没错呀,你见鬼说人话,它能听得懂吗?你见人说鬼话,弄不好两个人会打起来”。我讲课的方法,历来坚持以“儒释道”为主线,以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今天讲课的方法,既有古之经典的论述,又有“高大上”的理论阐述,并且能用“小精实”的实例去阐述那“高大上”的理论,让老师和同学们真正达到了“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效果,甚至对一些讲课内容引起了共鸣。从讲课中间频频响起的热烈掌声和课毕后雷鸣般的掌声伴随着欢呼声看,你便可知道一二了。
四、奇特的结尾。整堂课的主要内容讲完后,我说:“我在结束这堂课之前,送给大家三个词:勤奋、自信、诚实。人不勤奋学不到东面,最起码学不好;人没有自信心做不成事,最起码做不好;人不诚实不会有好朋友,最起码没有更多的知心朋友。所以,人的一生,勤奋是基础,自信是关键,诚实是保证。这是我的人生座标,也是我的座佑铭。”
五、动人的场面。一是当我讲完课以后,唐莉萍副校长接过话筒,对我讲课的内容、方法及效果大加赞赏,并要求下次再约给学生的家长讲一课,解决“学校与家长合力育人”的问题;二是在讲课的中间,时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三是课毕后的掌声、欢呼声夹杂在一起的场景甚是感人;四是我及几位慕名而来听课的老领导、退休教师等一起已经走出校门,有学生快步跑来要求签名的现象,怎不让人感动?
总之,75分钟的课,自我感觉:“孝、爱、学”这三个字我是讲清楚了的,是讲到位了的,老师和同学们是听懂了的,且对多数内容是记住了的,对一些内容甚至引起了共鸣的。

林耀平先生简介
林耀平,男,一九五七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政法专业毕业,高级政工师。出身草根,从军二十六年,其中任团政委六年,空军上校军衔。转业后任副县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公检法司十二年,在团、处级领导岗位上工作二十六年。长时间从事“党、政、军、警、民”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职时现场成功处置、化解多起涉及人命关天的大事,被百姓誉为“人民好公仆”,现还收藏有锦旗。现任桂林市职工大学客座教授、桂林市红色学院导师、桂林市国防教育研究会讲师团团长、桂林都市七星文艺社社长、桂林都市军旅文艺社社长、多家文学社荣誉社长、中国华南最高峰审稿者之一等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是桂林市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和七星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喜欢写作、体育、文艺和教育。发表文章一千多篇,其中80%以上发表在省部级以上刊物或媒体。著书、主编十三本,共计三百八十多万字。其中,退休六年出自己的书七本,超过一百三十万字。十多年来在桂林市十七个县、区有关人员讲授儒道、读书、素质、法治、孝道等党课、传统文化课和日常思想教育课几百场次,获众多高度赞扬。一个村干部说:“我听了四十年政治课,没听过这么精彩的”。自二零二二年二月以后,每月都登上“二五财团”和“大华集团”讲坛,讲授“党声党课”和“传统文化”课,且场场精彩。在“二五财团”百期“党声党课”的授课质量评比中,技压群芳,勇夺第一,骄人业绩,非常耀眼。此外,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而独立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在越挫越勇中走向辉煌》论文(4435字)获桂林市全市离退休老干部征文一等奖。撰写、发布自传体长篇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