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家便饭美早餐
文/高克勤

小雪来临天渐寒,雨水稀少未连绵。
农家忙碌不清闲,收获存储空地翻。
阳光灿烂气新鲜,室内百花群争艳。
晨练回家用早餐,家常便饭心觉甜。

明日即是小雪节气,天气晴朗,万里无雲,阳光灿烂,空气清新。虽然已经穿上了冬装,但是出门还觉有点寒冷。天雨变得稀少,土地存墒还可以。那边地里,主人正在忙碌收获蔬菜,那红萝卜长得又粗又壮,颜色鲜艳,红光透亮。听说送给矿区大灶,每斤可以卖到一元五角,又能给家里增加一些收入,怪道她干得那么起劲。这位妇女她两口最为勤快,儿孙满堂,还管护着村上那位六十多岁的智残妇女。她平时把那几亩土地管理得井井有条,花椒地套种各种蔬菜,天刚亮就采挖好,然后拿到市场卖。抽空还到山上挖药材,打酸枣,捋连壳等,每年还能挣好几千。如今她寻到了固定活,给那边大食堂帮灶,捎带着种地卖菜更加辛苦。她人气特别好,经常把那鲜嫩的蔬菜,送给村邻亲朋,深得大家喜爱。

这边地里,有位身体特棒的退休男士,正在用铣翻地。那一亩多地,到他手里一点不在话下。他的父亲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军人,立功不少,经常给人们讲述,在朝鲜那些抗严寒,忍饥饿,坚守阵地,英勇杀敌的战斗故事,教育年青一代,大家都非常敬佩他。这位翻地者,是他的儿子,十五岁就接班,在铁路上工作,全国好多地方他都去干过。如今退休了,每天起早贪黑接送孙子孙女上学,还不肯闲着,承包了别人一亩多地,那玉米收获不少,各种蔬菜也种得好。他每天坚持练功,好多拳法的套路他都懂。六十公斤的拉力器,他能连续拉百十下,手握拉力器,一次连续能捏三百多下。用背能把那大树扛得摇晃,用掌或拳打墙打树也未见皮肤损伤。但是两口待人和气,与邻为善,遇事就帮,人们都很喜欢他们这一家。

那边四十米宽的街道上,清晨树叶又己落满,除过那些环卫工正在忙碌外,还多了一位老者。他开着一辆三轮车,正在弯腰忙活个不停。一手拿扫帚,一手拿着个象大箥箕一样的栏铲,具说是从网上买的。把那扫到一块的大堆树叶盛起,装入他那个车里,拉到那条横行道路上用太阳晒,然后粉碎去喂马。他的先祖是进士,具传说,慈禧太后以前还送过一件黄马掛。他的父亲是新疆一位大领导,曾寿超百岁。他干过公安,当过村支书,多年来兼任沟北村红白理事会领导,公正廉明,认真负责,把家家的事都办得很完美。他多年来喜欢养牛喂马,对此很有研究,昼夜操劳,但身体倍棒,七十多岁了,红光满面,整天乐哈哈,有使不完的劲。

老农晨练这一圈,见闻不少促灵感。顺路地里把菜挖,香菜菠菜萝卜添。老伴不适腰难弯,跑腿出力有老汉。她在旁边作指点,啥活都行咱能干。厨房技术有啥难,只要有心能学全。你说做饭咱合面,你说炒菜剝葱蒜。你把王家洼小米锅中下,咱把山药切皮又切段。白萝卜叶子开水焯,加葱姜蒜炒味道好。红薯蒸菜炒一盘,吃起喷香味还甜。

大家都知道,現在年青人都在外面忙着上班挣钱,那车贷和房贷要还几十年,让他们没有一点松闲的机会。家中剩下的只有老两口,互相牵手帮扶,共度人生。老伴近来身体不适,弯腰用力都成问题。咱要体谅,凡事多干点。待我把菜从地里挖回,清洗择净,她说中午要吃红萝卜卷子,我又用铁擦子弄成细絲,在盆中加入调料,粉絲,地斑菜等放在了一旁,等待中午再用。只要她能在旁边指点,咱就高兴,做饭这技术咱也能学会。只要她说做饭,咱就能合面擀靣。她说炒菜,咱就赶紧剥葱捣蒜,还把那用刀切段。可不,今天早上吃小米山药粥,她把那王家洼小米往锅中一下,咱赶紧把那铁棍山药削皮切段。那白萝卜叶子早已切好,在滾水中焯过,再加葱姜蒜一炒,色绿喷香。那昨天蒸的红薯菜,也炒上一盘。糊糊的小米山药粥,每人一碗,再加一个白面小元馍,就着那两样菜。虽是家常便饭,吃后人特别舒服,由于是俩人一起做的,那香甜的感觉,一直通到了心底里。


作者简介
高克勤,陕西韩城人,乡村医生,喜欢诗词创作,不顾年时己高,继续提笔推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