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阆中古城天下稀
作者:孙建民

“阆中天下稀,春节发源地”。阆中古城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千里嘉陵江身姿最柔美的中段,山环水绕的嘉陵江呈s型绕城而过,呈现出“水形太极、山循北斗”的独特格局,素有“千里嘉陵江第一城”美誉。

阆中古城人文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原汁原味文化最具中国特色,这里是中国春节发源地。春节老人赐福、春倌说诗、烧花舞龙、亮花鞋、游百病等春节习俗让年味浓郁;王皮影、巴象鼓舞、川北灯戏等国家和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引人入胜;川北婚俗、放河灯、端午龙舟赛等民俗文化活动特色鲜明;山地运动、禅修康养、帆船快艇、龙舟画舫、环湖骑游、亲水畅跑等度假产品精彩呈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华诞国庆期间,我和家人从西安驱车600余公里赴阆中古城,下榻在毗邻嘉陵江的下新街62号锦树山水集民宿。锦屏山壁立如屏伫立于正南400米的地方、滔滔流淌的嘉陵江张开巨大的臂膀从阆中古城正南锦屏山脚下缓缓地向东流去……

修葺一新的锦树山水集民宿布局合理,四合院式建筑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民宿小院分前大堂和后院,采取原木与砖混结构二层人字形屋顶的黛瓦白墙民宿,干净整洁舒适让人倍感亲切。此刻天空飘洒淅沥的秋雨,我坐在二楼听雨房外沙发上记录下这美好心境,可见后院草坪大叶榕树上三五成群的喜鹊、麻雀飘然若仙地飞来。民宿门口大银杏树身披黄绿相间的盛装,锦树山水集民宿的主人锦绣心肠,沐日、览星、听雨、观山、览山、月白、沐白、逐月、闻风等9间标准间都风格各异,自助式厨房和咖啡书屋,让人倍感温馨。与这座3000年的阆中古城完美融合而浑然一体。即兴赋诗《锦树山水集》:浮生难得半日闲,听雨观山江水畔。锦树黛瓦古城秀,品茶对弈身心健。木板年画晓三国,逸闻趣事绕心田。青青草坪绿如毯,榕树下面荡秋千……

晨光被密布的乌云遮去了光芒,空气中飘荡着煮牛肉香气,零距离感受阆中秀丽江山和风土人情,呼吸着新鲜空气、品尝阆中的特色美食张飞牛肉面、张飞牛肉、川北凉粉。满足口腹后,到码头乘坐游艇或快艇飞驰在清澈宽阔的嘉陵江上释放自我,爱国自豪感油然而生……

阆中古城的地标建筑是中天楼,据史料记载楼高24米的中天楼始建于1300年前唐代,古朴典雅巍峨壮观,是阆中古城中心登高揽胜最佳处。这正是:厚德载物中天楼,披星戴月千载秋。化成天下一福地,文武圣地竞风流。十丈栏杆三折上,万家灯火围四周。攀登了三层高的中天楼后向西街逡巡,参观拜谒了汉桓侯张飞祠,听导游讲解1700年前蜀汉五虎将张飞的传奇故事,感受忠义千秋的美德。

“明镜三面抱城郭,锦屏九叠临阆州”。华灯初上时,漫步在嘉陵江北岸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广场,观澜亭和望锦轩飞檐翘角可凭栏远眺,位于嘉陵江南岸锦屏山七彩灯光美轮美奂,100多米高200多米长的锦屏山悬崖绝壁上,从嘉陵江北岸望锦轩投射了戏剧脸谱、古代山水画、星斗图案等影像,和锦屏山上霓虹闪闪的元宝形山体构成一幅幅精美画面。嘉陵江上“水城阆中”的夜航游船霓虹闪闪缓缓驶过江面,游客纷纷举起手机或相机拍照录像。也可欣赏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文化墙。阆中古城是个多民族聚居地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深入人心。

阆中古城历史源远流长,如阆中籍历史名人落下闳在汉武帝时因天文历算兴邦务实而名流千古。“阆中胜事可断肠,阆州城南天下稀”。唐代大诗人杜甫为阆中滕王阁赋诗成为千古绝唱。作为唐代开国皇帝李渊最小儿子、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的御弟,滕王李元婴不光在江西省南昌修建了滕王阁,他还在四川阆中修建了滕王阁,只不过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滕王阁赋》而更加驰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1935年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西进,发生的强渡阆中古城南津渡战斗,为阆中古城留下了红色印记。阆中古城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军政治部旧址,我特意来到阆中南津渡和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旧址参观,看望和告慰为了新中国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生活越来越快捷的当下,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我喜欢阆中古城人声鼎沸满街道飘荡着张飞牛肉香气和保宁醋味道的人间烟火气,喜欢走在千百年来被古人、红军和游客脚步踩踏出包浆的青石板路。独自在嘉陵江畔健步走,思绪与古圣先贤对话,让浮躁的心灵得到慰藉放松。攀登上阆中古城之东的白塔山,居高临下眺望夕阳下的阆中古城,感受山环水绕江山如画的雄浑与壮阔!阆中古城与阆中新城紧密融合,这种活态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可贵方式,效果甚好,值得推广……

孙建民,笔名:秦剑、蓝田玉,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文化。系中共西安市委办公厅行政处二级调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2016年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获得者。主要作品有《清风明月》《人活一世靠精神》《“钉钉子”与“抓落实”》。先后60多次获得各类奖励。
注:(原刊登于24年11月5号西安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