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24节气 ③
“耕夫”苏轼:农事未休侵小雪
来源:爱码轼 如轼说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的第2个节气,通常是在每年农历的十月中旬,公历的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过后,预示寒冷的天气即将到来,但并不表示这个节气会下小雪。节气里的小雪和天气里的小雪没有必然联系。

苏轼曾有多篇诗文咏诵天气里的小雪。
元祐三年(1088)十月后,53岁的苏轼在京师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权知礼部贡举。冬日早上,他与时任都水使者的吴安持陪同哲宗皇帝视察河道归来,吴安持作诗记之,苏轼遂之唱和。诗曰:
小雪疏烟杂瑞光,清波寒引御沟长。
曈曈日色笼丹禁,杳杳鞭声出建章。
鹓鹭偶叨陪下列,天阊聊启望中央。
归来喜气倾新句,满座疑闻锦绣香。

远处,小雪过后大地素裹一派吉祥气象,御河中清波寒澈,初日在禁城上空升起,鞭炮声传出宫阙。群臣如鹓鹭井然有序出行,自己有幸“忝列末席”并仰望皇帝威仪。迎驾归来,吴安持的佳妙新诗,似乎令同僚们都闻得到锦绣美文的四溢诗香。
诗表意,亦寄情。就在作《和吴安持使者迎驾》前后,苏轼还步苏辙的女婿王适(子立)诗韵做过一首《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此诗中的小雪,蕴含别样家翁深意。
百年一俯仰,寒暑相主客。
稍增裘褐气,已觉团扇厄。
不烦计荣辱,此丧彼有获。
我琴终不败,无攫亦无释。
后生不自牧,呻吟空挟策。
揠苗不待长,卖菜苦求益。
此郎独静退,门外无行迹。
但恐陶渊明,每为饥所迫。
凄风弄衣结,小雪穿门席。
愿君付一笑,造物亦戏剧。
朝来赋云梦,笔落风雨疾。
为君裁春衫,高会开桂籍。
苏轼告诫王适,时光匆匆,要不计得失荣辱加强自我修养。即便是贫寒之中,也要坦然面对凄风吹破衣,小雪袭寒门的窘境并付之一笑。苏轼夸赞王适鸿篇巨制落笔迅速,并既望他时来运转在来年的春试中进士登第。
苏轼诗中提及节气里的小雪,则折射出其特有的悯农情节和强烈的民本思想。
熙宁五年(1072),是苏轼担任杭州通判的第二年。这年十月临近小雪时节,37岁的苏轼奉转运使檄,在大雨中督开汤村运盐河,千余名农民在雨中如鸭、狗般泥泞前行的惨状深深刺痛着苏轼的内心,遂作《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对新法中的盐法进行了猛烈抨击,指斥其开凿运盐河对农民的劳役伤害:“盐事星火急,谁能恤农耕。薨薨晓鼓动,万指罗沟坑。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缨。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
此诗也成为后来“乌台诗案”中苏轼谤讪朝廷、诋毁新法的一大罪状。苏轼在供状中坦陈:“其河只为般盐,既非农事,而役农民,秋田未了,有妨农事。又其河中间,有湧沙数里,轼宣言开得不便。轼自嗟泥雨劳苦,羡司马长卿居官而不任事;又愧陶渊明,不早弃官归去也。”

谁能恤农耕?苏轼的悯农情节在历代士大夫中是最为强烈的一位。他自幼在农村种树接果、放牛养蚕,即便走入仕途,却从身份自卑、从不忘农家之本,且尝以农民自比自傲,毫不掩饰对农事、农民、土地的真挚感情。他尝作诗回忆儿时:“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我昔在田间,寒疱有珍烹。” 苏轼在《题渊明诗》其一坦然自称“世农”,在《跋李伯时卜居图》谓“余本田家”,他甚至告慰百姓不要把他当太守看待:“吏民莫作长官看,我是识字耕田夫”。
就在这次督役运盐河的差旅中,苏轼夜宿水路寺,作诗二首寄好友北山清顺和尚。在其一中,苏轼明确点明作于渐进小雪节气时,并对开凿运盐河役民愤愤不平:
草没河堤雨暗村,寺藏修竹不知门。
拾薪煮药怜僧病,扫地焚香净客魂。
农事未休侵小雪,佛灯初上报黄昏。
年来渐识幽居味,思与高人对榻论。
苏轼的诗中言及小雪节气时,也是农事最忙的时候。苏轼在“乌台诗案”自供中称“秋天未了,有妨农事”。
小雪时节农事忙。其农事,至少包括:
1.农民会趁小雪前翻松土壤,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为来年的农作物生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2.农民赶在寒冬前收割蔬菜粮食储存。
3. 修剪果树枝条,清理残枝败叶并包裹主枝防止树木被严寒冻死。




“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这是苏轼的真情告白。
后来,苏轼被贬谪黄州,为一家人生计而躬耕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他曾作《归宜兴,留题竹西寺》诗,诉说回归乡土怀抱、回归耕夫身份之释然:
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
剩觅蜀冈新井水,要携乡味过江东。
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罂粟汤。
暂借藤床与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
此生已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
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