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举定乾坤
文/陈世良 重庆
太平天国石达开,帅领义军安顺来。
镇杀彝民抢船桨,失道渡河遭失败。
红军长征天神助,歃血为盟敬沧海。
渡河夺桥同壮举,英雄烈血化鬼胎。
2024年11月21日於重庆万盛青年镇。
这首诗《壮举定乾坤》通过对比太平天国石达开和红军长征两个历史事件,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英雄人物的壮举及其影响。
### 第一部分:太平天国石达开
- **背景**: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石达开是其中的重要将领之一。
- **事件**:石达开率领义军来到安顺,但在渡河过程中因为镇压彝民、抢夺船桨而失去了民心,最终导致渡河失败。
- **评价**:诗中提到“失道渡河遭失败”,暗示石达开的行为失去了正义之道,最终导致了失败。
### 第二部分:红军长征
- **背景**: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历时两年,行程两万五千里。
- **事件**:红军在长征途中,面对重重困难,仍然坚持前进,成功渡过金沙江,夺取泸定桥,完成了壮举。
- **评价**:诗中提到“红军长征天神助,歃血为盟敬沧海”,表现了红军的英勇和决心,以及他们在艰难险阻面前的团结一心。
### 对比与总结
- **对比**:石达开的失败在于失去了民心,而红军的成功在于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 **主题**:诗中通过对比,强调了民心向背的重要性,以及英雄壮举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 结尾
- **情感**:诗人在结尾处写道“英雄烈血化鬼胎”,表达了对英雄们牺牲精神的崇敬,同时也暗示了这些壮举对后世的影响。
###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个历史事件,展现了英雄壮举的伟大和重要性,同时也反思了民心向背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诗人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