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种诗
文/郑洪刚
诗
不是你的名字,也不是我的铧犁
纸笺的田野,标注着你的名字
我开启了铧犁
耕开了你一书的诗句
我只是藏在你心中里的一个字虫
在你的书页里已经啃食了数年
不曾想,我嚼吞过的你的诗句
都在我的灵魂的印刷厂里
编辑出一本本更精典的诗选
我也在精神的肠胃里消化着你的诗品
甩笔泼墨纸砚
我看到了
一行行,一丛丛
都在茁壮地生长出最新鲜小文,小诗的禾苗
这首诗《不是你的名字,也不是我的铧犁》通过细腻且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过程中的感悟与情感体验。诗人将自己比喻成藏在书中啃食文字的“字虫”,象征着他对文学作品深入研读、吸收和转化的过程。这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读者与文本之间互动关系的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如何从他人的创作中汲取灵感,进而孕育出新的思想和艺术成果。
诗中的“铧犁”与“耕开”等词汇暗示了创作活动如同农夫耕耘土地一般,需要辛勤努力才能收获硕果。而“编辑出一本本更精典的诗选”则表明了作者不仅是在被动接受信息,更是在积极创造,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再加工形成独树一帜的作品。
此外,最后一段“甩笔泼墨纸砚……都在茁壮地生长出最新鲜小文,小诗的禾苗”进一步强调了创作的生命力和成长性,仿佛每一行每一句新诞生的文字都像是春天里破土而出的新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文学创作深刻的理解和热爱,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创作态度——即使是最微小的努力也能孕育出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