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曹长泽作品
甲辰冬吟之五
☘️《七律·明湖初冬》
花丛簇拥暗香飘,
篱菊正肥疏影摇。
寒雨出云风过竹,
暮烟渡水霭遮桥。
氤氲湖面浮迷雾,
缥缈泉声似弄箫。
北渚清波流万里,
扁舟一叶尽逍遥。
甲辰年十月十一
(2024.11.11)
注释: 霭—云气。
❊ ❊ ❊ ❊ ❊ ❊
🌹【吉特赏析】
《七律·明湖初冬》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初冬湖畔景象。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通过花丛暗香、篱菊疏影、寒雨风云、暮烟水雾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意境。湖面迷雾与缥缈泉声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灵动之感。尾句以扁舟逍遥收尾,寄托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自在逍遥的情怀。诗作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
🔸🔸🔸🔸🔸🔸🔸🔸🔸
甲辰冬吟之六
写在前面:1968年12月22日一百多名济南知青落户济宁县安居公社,其中的柳营大队在运河之畔,是鱼米之乡,稻谷飘香,芦苇成荫。柳营大队知青勤劳耕耘相互扶持,也受到大队和村民的称誉及关照,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柳营大队知青小组多年获得济宁县优秀知青小组的表彰,那一组知青56年了还保持与村民亲密的联系,经常回柳营大队探望。
☘️《七律·忆知青柳营情 》
运河桥下碧波清,
两岸依然绿树盈。
稻菽千寻香气漾,
芦花一片秀姿生。
咏怀往事进茅屋,
回首当年话柳营。
万里探望今日景,
心中满是故乡情。
注释:
柳营—柳林。这里借指刘营,刘营大队柳树成荫,颇有茂盛之势。
甲辰年十月十二
(2024.11.12)
❊ ❊ ❊ ❊ ❊ ❊
🌹【吉特赏析】
《七律·忆知青柳营情》描绘了柳营大队的自然风光与知青对往昔岁月的深情回忆。诗中“碧波清”、“绿树盈”等句生动展现了运河之畔的宜人景致,而“稻菽千寻”、“芦花一片”则勾勒出一幅鱼米之乡的丰收图景。后四句转入怀旧,情感真挚,通过“咏怀往事”、“回首当年”表达了对柳营的深厚情感,结尾“万里探望”、“心中满是故乡情”更是点明了知青与村民间跨越时空的深厚情谊,令人动容。
🔸🔸🔸🔸🔸🔸🔸🔸🔸
🔸🔸🔸🔸🔸🔸🔸🔸🔸
曹长泽作品
甲辰冬吟之八
☘️《七律·家园》
护城河里水流喧,
碧浪晶莹涌泺源。
寒雨潇潇黄叶乱,
晓霜淡淡菊花繁。
斑斓颜色滋心绪,
粉黛芳菲润梦魂。
造化天然出清秀,
风光旖旎入家园。
甲辰年十月十五
(2024.11.15)
注释:
泺源—趵突泉的古称。
繁—旺盛。
❊ ❊ ❊ ❊ ❊ ❊
🌹【吉特赏析】
《七律·家园》描绘了一幅冬日家园的斑斓画卷。首联以护城河的喧腾开篇,展现生机;颔联寒雨潇潇与菊花繁盛对比鲜明,营造秋日余韵与冬初之交的独特景致。颈联情感细腻,色彩与芬芳滋养心梦,富有诗意。尾联总结,赞颂家园的自然清秀与风光旖旎,情感升华,既体现了自然之美,又寄寓了作者对家园的深情厚谊,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
🔸🔸🔸🔸🔸🔸🔸🔸🔸
曹长泽作品
甲辰冬吟之九
☘️《七律·初冬闲吟》
湖面苍茫水浪哗,
岸边远看似蒙纱。
长亭小坐听珠雨,
古道旧游寻菊花。
犹记深秋寥落景,
又逢寒月软红霞。
山川云气送清韵,
盼望人间皆靖嘉。
甲辰年十月十七
(2024.11.17)
注释:
珠雨—雨的美称。
软红—柔和的红色。
靖嘉—美好。
❊ ❊ ❊ ❊ ❊ ❊
🌹【吉特赏析】
《七律·初冬闲吟》描绘了一幅初冬时节的宁静画面。诗中湖面苍茫、雨珠轻落、古道寻菊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幅清冷而又不失雅致的初冬图景。如“蒙纱”、“珠雨”等,细腻地表现了景物的朦胧美。同时,诗人通过“犹记深秋”与“又逢寒月”的对比,抒发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作品清新脱俗,寄寓了对人间和平安宁的美好愿望。
🔸🔸🔸🔸🔸🔸🔸🔸🔸
🔸🔸🔸🔸🔸🔸🔸🔸🔸
曹长泽作品
甲辰冬吟之十
☘️《七律·读史》
庭院灰濛近夜昏,
烛前泛读在茅轩。
黄粱一梦风中逝,
青史千年书上存。
天下兴亡皆可鉴,
人生得失亦能言。
韦编多品滋胸臆,
名利看轻求善根。
甲辰年十月十八
(2024.11.18)
注释:
夜昏—天刚黑的时候。
韦编—古代用竹简书写,用皮绳编缀称“韦编”。泛指古籍。
善根—无贪、无嗔和无痴,善根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表现,更是一种内心的坚定信念和心境。
❊ ❊ ❊ ❊ ❊ ❊
🌹【吉特赏析】
《七律·读史》以冬夜读史为背景,营造出静谧而深沉的氛围。首联描绘环境,简洁明了;颔联对比黄粱梦短与青史长存,富含哲理。颈联指出历史可鉴兴衰,亦能道尽人生得失,见解深刻。尾联则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善道的情怀。作品结构紧凑,寓意深远,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个人的感悟与思考,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