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户外活动写的不少东西似乎遗失了,打开5A户外也找不到了,有点儿失落;但好在QQ空间里搜寻到了丢失的“孩子” ,一篇一篇的重新编辑,一遍一遍的默念着,跟着那文字,好像一下子又回到了多年前的日子,稍加整理,将冬至将至(外一篇)分享给大家,算是对那段时光的怀念吧。
——题记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在冬至的前一天,我有幸参加户外,来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和远方到来的客人一起,载歌载舞,觥筹交错,优哉游哉,幸甚至哉!
回想年少时,在这个黄叶满地、层林尽染的季节,我们早已跟随父母兄长的脚步,上山砍柴、捡拾枞毛什么的。什么栗儿坡、什么土地垭、什么伍家界的,可以说是踏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虽说是物质生活比较匮乏,但是没有阻挡我们追求幸福、憧憬美好生活的步伐。一路上,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声萦绕耳旁,小伙伴儿们嬉戏打闹、玩游戏,等到大人们帮我们捆好柴火,给我们上肩试试轻重时,我们才停止了活动,多了时,挑起来踉踉跄跄,摇摆不定,一屁股坐在地上。父母又给我们稍微减少一点,轻轻松松,风风火火,飞奔而去。有时饿了渴了,便在路旁菜地里顺手拔一颗萝卜,既解渴又能填饱肚子,一举两得。
一声“哎!”惊醒梦中人。但见队伍浩浩荡荡,山谷间静悄悄的,云雾缭绕,像传说中蓬莱仙岛,梦幻如精灵的家一般。是不是感觉到了心底涌起的感动呢?
溪水潺潺,弯弯曲曲,犹如一曲轻音乐,两岸山石犬牙交错,高低不平,怪石嶙峋。
山路旁,苇絮飘飞,野花仿佛天上的星儿,散落一地,眨呀眨呀的,煞是可爱!
果园里,树上的一个个红红的橘子,好似红红的灯笼高挂枝头,羡煞路人。这不,一位位美女,高攀着,抚摸着,亲昵着......
到的山头,红旗飘飘,人头攒动,三五成群,或欣赏美景,或轻歌曼舞,或低声呢喃,或高声阔谈,或指点江山...... 至农家,火坑上,熏黄发亮的腊肉,干鱼,猪肝什么的,挂得满满的,围坐在火炕旁的两位老人,悠然自得。其中的一位,手拿火钳,轻轻地拨弄着。
喷香的甑子饭,可口的菜肴,拉扯几位酒中同道,蒸上满满的米酒,呡上一口,回味无穷。
酒足饭饱,踏上归程,“我多想回到家乡,再回到她的身旁,让她的温柔善良,来抚慰我的心伤......”物是人非,终不免追忆起儿时的玩伴。
橘子红了
深秋的景色是迷人的,层林浸染,漫山遍野,火红火红的。正所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那一片片的桔园,披红挂绿,张灯结彩,甚是喜庆,特别惹人喜爱,一个个熟透的橘子挂在枝头,沉甸甸的,犹如一个个红灯笼。可爱的人儿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儿,或在树下,低头沉思;或手捧橘子,仰望天空;或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或微笑,或眯缝着眼儿,对着那小精灵儿说着悄悄话;更有甚者,亲吻着,抚摸着,爱不释手......
山中云雾缭绕,朦朦胧胧的,宛如仙境般,恰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之意境。最妙的是下点小雨吧,淅淅沥沥的,雨打芭蕉,似在奏响一曲悦耳动听的交响乐;远处,一群可人儿,好似迎亲的队伍,身披婚纱的新娘,打着红雨伞的新郎,还有嘻嘻哈哈的送亲们,朝着云雾深处走去。
没想到还有一大片的芦苇,黄黄的秆儿,黄黄的叶儿,还有伫立枝头的长长絮花儿,使芦苇变得更加妩媚动人。微风轻拂,发出阵阵声响,似在谱写一曲秋的赞歌。
轻轻漫步林中,若有所思,踩在从毛上,软绵绵的,沙沙作响。
路边的各色野花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集似的,从四面八方聚拢来,只为装点这美妙的深秋。
“橘子红了,是该摘了,不能不爱了?”轻声吟唱着熟悉的旋律,陷入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