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李白在《蜀道难》中经过青泥河的真实写照。而杜甫随后于唐乾元二年(759)也流寓同谷(今甘肃成县),顺流来到青泥河,发出了“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的现实主义感慨描写。
青泥河,一条唐诗的河!
青泥河,秦蜀故道闪耀着璀璨光芒的星河!
这里隐藏着至今还是古色古香的铁佛寺传统村落,历史悠久,古民居星罗棋布,民风独具,勾人心魂,令人向往。
走进青泥河边的铁佛寺村,四条小渠汇于庄前,四周五个山梁层层梯田缠绕拱卫呼应,最后在村前一峰独秀山边寺咀聚会,形成圈凹形村貌,有着五龙斗宝的风水典故。全庄原有两个村民小组150户近500人都集居在一起,紧凑而有规则。古旧的房屋一院接着一院;窄路细巷的石板路旁上马石櫈、饮马石槽随处可见;高大的院门、残缺的石墙、斑驳的小巷引人入胜;走进村庄深处,鸡犬相闻,一片祥和,老人们在古屋廊檐下躺椅里惬意的摇着蒲扇,享受着膝下承欢时光,要么在村中的凉亭里下棋、唱歌、跳舞;年轻人则都去地里劳动,有的外出务工去了,给人的印象整个村庄古朴、宁静、祥和而富有生机。
我不止一次地走进这里,去擦拭故道遗留下的这颗璀璨明珠。三十多年前这里还不通公路时,我就徒步来到铁佛寺村去追寻李白、杜甫的足迹。那时村里没有一幢现代建筑,整个村庄大多数是清代至民国时期的青瓦石墙房屋,巷道窄长幽深,串联着古院人家,高墙深院和宗族祠堂错落有致排列,大多基本完好无损。七转八拐,再往深处走去,古民居鳞次栉比,仿佛进入迷宫,左右难辩,莫不是向导带领,说不定迷失在村中,现在还在那里享受古村风韵,探究古人的诗情画意。那次,我特意去铁佛人家买了三斤手工醋,回家三年才吃完,一直没有变质。
不过,那次我在铁佛寺还收获了刻骨铭心的三个故事。一是唐中宗神龙二年(706)李白5岁随父李客由碎叶入蜀到四川彰明定居,途经青泥河,亲手在枇杷寺栽植两棵银杏树,后来深感蜀道之艰难而写下了《蜀道难》;756年唐玄宗安史之乱幸蜀途经这里,爬上欢喜岭云开雨散,一甩愁容,欢颜顺利入蜀;759年冬杜甫由甘肃同谷青泥河口草堂顺流来此采拾野果度日、教民酿醋的故事。二是明朝嘉靖年间从铁佛寺村走出的郭庄御使惩恶扬善、修筑四川朝天峡至略阳县老爷岭达徽县郭公神道的感人事迹;三是铁佛寺村董、孙、杜户族迁入后结为同宗同族,歃血为盟,通户同门,不通婚姻,一心对外,共同扶助异姓宗族联盟的民间风俗。
今天这些故事都被证实和广泛传颂,成为了铁佛寺最美的记忆,也是这个传统村落永不褪色的灵魂。
铁佛寺村处在略阳县最西北边缘,踞青泥河的中心点,村的西北部三华崖,是甘肃成县、徽县和略阳三县交界点,有一脚踏三县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古往今来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故道咽喉。沿青泥河北上可直达甘肃成县、西和、礼县至天水,与秦人故土大堡子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浓郁的秦语、秦风、秦韵气息还在流淌,现在当地人仍然都讲一口浓重的关陇秦腔语言,敢说敢干,与略阳县东南部川俗蜀语、细腻婉转形成鲜明反差;村中清代建筑任家祠堂,数百年来逢年过节都要由当本村人演出大型秦腔折子戏,高亢嘹亮,振奋人心,近年来,还组建了铁佛寺秦腔剧团,坚持义务为群众演出,把古老的地域文化不断传承。这一独特的村风民情和大规模古村庄建筑群,就像遗留在故道上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芬芳。村前百回盘绕的青泥河流淌着浓厚的历史记忆。据《三国志·先帝传·武帝纪》载,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7)底,刘备欲取汉中,派张飞、马超、吴兰从阴平道声称率大军进军武都郡下辩(今甘肃成县),以牵制堵截凉州与关中曹魏增援部队,为刘备从金牛道夺取汉中创造条件。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三月,曹洪率军突袭已经夺取下辨的守军吴兰,而张飞、马超则屯兵于青泥河上游交通要塞石门固山,扬言要切断曹军后路。没想到曹军一战即杀吴兰,下辩又被易手。张飞、马超在青泥河上游定无所居,只好沿青泥河从铁佛寺退回汉中,与刘备汇合夹击定军山,一举夺得了汉中。这是青泥河最早见于史籍,也是我多次沿祁山道考察的结果,也印证秦汉时故道由凤县过徽县达成县,从西汉水由大兰驿到罝口过略阳入蜀的第一次改道于青泥河。从这之前公元171年和172年《西狭颂》《郙阁颂》记载修建西狭栈道与郙阁桥就可以证明古时故道走向。自此至唐到宋代初青泥道逐步成为官驿大道,才有李白、唐玄宗、杜甫等名流接幢而来,也有了“青泥何盘盘”蜀道上青天的壮美气质。北宋嘉佑二年(1057)故道青泥路虽然改道到新修白水路,从白水路到垮子崖至林家山到铁佛寺的故道被废弃,青泥道上铁佛寺人流减少,但到南宋仙人关一线抗金保卫战时,青泥道仍然是保障关外四州主要交通战略要道。因此青泥河畔的铁佛寺就成为了南宋大军进兵、退守和耕战的重要据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机遇,打通了村庄内部道路,架通了入户自来水,清除了杂乱建筑和沟渠污垢,抢修了部分古宅,完善了村内配套生活设施,在古村落旁边重新规划建设了一处崭新的移民定居点,形成了新旧两个村庄古朴与现代截然不同的鲜明风格。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董勇上任后,与县镇帮扶干部和村党支部一班人齐心协力谋发展,聘请专家对铁佛寺传统村落进行了全面规划,整治了村庄内的脏乱差,美化了人居环境,埋设了污水管道,安装了路灯80多盏,配套了文化游乐设施,古村逢春换新颜。
现在,他们又对当地村民传承了数百年的铁佛寺手工醋进行提升改造,投资数百万元建设标准加工厂,设立非遗传承场所,将传统手工醋赓续传播,推向广阔大市场,增加当地群众收入。镇村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还扶持群众种植柴胡1300多亩,发展核桃500余亩,种植蟠桃100亩,今年蟠桃开始大面积挂果,获得了大丰收,依托传统村落注册的玄宗桃,产销两旺,为古村落建设增添了光华。白水江镇也在规划建设青泥河唐诗之路和诗意江镇旅游线,正在摩画新时代诗意田园美丽画卷。
再次告别铁佛寺村时,我依依不舍的又一次爬上了村中突兀的巨石宝顶,只想贪婪的把铁佛寺收进心底,不让掉色,永不遗忘。回眸古村,房屋俨然,道路通畅,青瓦石墙间残败气氛渐渐退去,古色添新韵逐步浓厚;四周五梁八坡一齐聚来,一坎坎翠绿的庄稼,勾画出希望的色彩,氤氲之气冉冉升腾;村中任家祠堂的秦腔折子戏不时地还在响起,把沉寂的村庄正在慢唤醒。远处,新建的移民新村,一排排整齐明净的房屋方正有序,白墙黛瓦格外清新耀眼;健身广场、学校、医疗站等现代配套设施点缀其间,正在催生新的生机活力;村外拓宽了的青泥古道缠绕着金灿灿的河水斟满了诗和远方,艳阳丽日下,镶嵌在故道上的这颗明珠,正在闪耀灼灼其华的光辉。
周吉灵: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林业生态作协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签约作家、《作家前线》签约作家、秦岭研究会理事、《秦岭印象》《秦岭文坛》主编、略阳县文史研究员、略阳县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