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钟秀叹神奇
——东峪翠谷游记
马秀云
周末我盛情邀约《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和红荷文学社的文友们到东峪翠谷一游的原因,主要是交通近便、风景殊胜。第一次去东峪翠谷就被那里旖旎的风景、蜿蜒恢弘的山色所震撼。之后虽然去过多次,但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真是洞天福地、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
第一次到东峪翠谷是三年前,那次我震惊于景区创建人王令江书记,一个看起来高大魁梧的黑脸大汉,胸中竟然有如此脱俗的风景!第二次让我震惊的是今年五一前后,宽阔的章莱路边上停满了车,一看是写着东峪翠谷指示牌的路口。我知道虽然那里的停车场小点,但是从章莱路到景区也有两华里的路程,如果车都停到章莱路的话,那景区得有多少人啊!原来这里已经成为大家广为认可的一个旅游胜地。第三次来到这个景区,让我震惊的是与两年前又增加了很多诗情画意,新鲜感、丰富多彩的感觉更加强烈了。
流水的大葫芦虽然也在别处见过,但在大山深处背景是隐隐青山的大葫芦,就有一种神仙到此一游给世人留下个葫芦做个纪念的感觉。这大葫芦流出的哪里是水,分明是这群山的钟灵毓秀。大家都纷纷在这里拍照,都觉得沾沾这大自然里葫芦的仙气,留下一个仙气飘飘的身影。
对于第一次来的朋友来说,这只是仙气飘飘的开始,里面的竹林仙雾,能让人想起八仙过海的歌曲,有神仙临凡的切身体会。但没想到这中间增加了一段紫藤长廊,就像写文章一样,把节奏控制住,不是一泻千里,一扬一抑更令人神魂颠倒心驰神往。

这段长长的紫藤长廊把浪漫的气氛烘托到了极致,不仅年轻人会想到山盟海誓地久天长,就连我们这群半百年龄的资深俊男美女都想起了年轻的时候,我们的退休干部张校长特意嘱咐我:给我拍一张,回家让老伴儿看看。党老师牵着小女儿的手拍出来照片如童话般美好。更别说那些自身就带仙气的美女们了,她们三五合影或是个人写真,各个角度拍照都拍嗨了,仿佛我们都走进了时光隧道,回到了我们的青春时光。

再往前走就到了我熟悉的竹林了,这里曲径通幽仙雾缭绕,虽然不能说云蒸霞蔚,但是天气好的话,看见彩虹也是很容易的。尤其对于北方人来说,雾气带来的湿润是我们平时感受不到的,尤其是夏天,这湿润带来的凉爽也是难能可贵的。不出所料大家都飘飘欲仙纷纷表示不虚此行!同行的宋老师说他格外喜欢竹子,这雾气更能衬托竹子的清新脱俗,所以一定要留个影作纪念。大美女丽娜老师似乎想起了前世的约定,一定要打着伞照个相,我们纷纷拿出手机,只恨摄影技术太差,不能拍出这风景呈现的意境和丽娜老师独有的美丽。
这里可以说是一步一景,小桥是景,瀑布是景,闲闲的石桌也是景。再往上走有一个碧绿的水潭,圆木的护栏更显古朴风韵。秀君老师提议大家一起拍照更好看,于是我们攀着护栏一串排开,统一摆出手势,那群山、绿水和人物便有了相映成趣的美妙。

再往上走到了一处平地,似乎可以松口气歇歇了。秀芹老师提议要在一径溪流的出口处拍照,背景是山谷叠翠,本来是自然风景,没想到加上人物以后却拍出了出神入画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美的独特意境。我这里正在感叹造化神奇,一回头几个姐姐牵着手走过山崖和双龙戏珠为背景的流水小桥,一群美女与山与水的对比太美了,我赶忙大声疾呼“我也要拍这样的!”于是也和几个姐姐牵着手一起走过。
这个时候我们的情绪已经到达了巅峰,收获了无与伦比的美的享受。没想到峰回路转有一段原生态的小山路,疏疏的山林,窄窄的山路,隐隐的青山,一下子把我们从热烈的情绪拉到了清幽的山色里,仿佛我们从油画走进了水墨丹青之中。有时候风景不能过度开发,这原生态土的山路,不知道要比那种水泥铺就得山路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从这里开始我们就告别了水的乐趣,开始体验山的雄奇。东峪翠谷所在的位置叫九龙山,最高海拔只有331米。是有虎尾岭、小虎峪、大碣石沟、小碣石沟、苗家峪、周家峪等九条山梁环抱形成,就像九条巨龙,故得名九龙山。走到这里就会强烈的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更美妙的是,这“仙”不是天上的神仙,而是来的每一位游客!当他们沿着不太陡峭的山路蜿蜒而行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和群山融合到了一起,成了山中的“神仙”。这种感觉是很难用文字说清楚的。

我很怕老同志爬山会体力吃不消,没想他们比我走的还快。我们走得慢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拍照片。因为原生态的山色拍出来更有味道!
在山下我们碰到了王书记,忙不迭老远就打招呼,以为他是特意而来,王书记却说“我只要没事就会在景区到处转转,晚上也住在这里。”我记得上次来的时候,看见王书记边走边捡垃圾,没想到已经三四年过去了,他一直坚持着将心血倾注在景区里。我忽然觉得这一路美丽的风景,可能和这个不善言辞的山东大汉的无限胸怀无私奉献有关系!哎,啥也不说了,祝愿景区越来越好吧!

马秀芸,山东省写作学会、济南市作家协会、红荷文学社会员,热爱生活,喜欢书写所见所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