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老年活动中心想到的
作者/张立东
不知道是因为通讯发达撞入眼帘的怪象多了,还是时过境迁本身就怪象多了起来。很长时间,一些老人排队夹塞、公共交通工具上霸凌、马路上撒泼。看着他们颤颤巍巍的身躯,而伸出的拳头和拐杖却一点也不颤颤巍巍。我的心在流血。我就在想,这已经不是一个个别、一种巧合了,这是一种现象。虽然这种现象仍是少数,大部分老年人还是长者风范,睿智的化身。但是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现在每个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争先恐后、雨后春笋,不可谓不全面,不可谓不先进。各村委也是接踵而至。由老年活动中心扩展到社区餐厅,社区居民显而易见沾老年人的光,不要说吃饭便宜多少吧,至少在不想做饭或单人独居的时候,有现成热乎的饭菜。事实上也是比下馆子要便宜的多。而老年人吃饭比年轻的普通居民又便宜一个档次。可想而知,一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福的幸福画面映然我们的眼前。多么人性的温暖。
这种局面是怎么样出现的呢。是缘于一种留守老人的现象。不但村里有留守老人,城里也有留守老人。
一是,因为子女们很多都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去往需要他们“聪明才智”的更大的城市,成为专家、学者、老板,有的甚至漂洋过海到他们认为的发达、不去不足以显示自己浪遏飞舟的本领的地方去了。于是把他们最大的“本领”——“老人留守”展示的淋漓尽致。
二是,我们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倒金字塔,子女承担老人的责任更多了一些。
但不管怎么样,都不能成为我们让老人“留守”的理由。还有一些老人为彰显自己内心的一种虚荣,鼓励子女们放弃应尽义务。一句话,“你们该干什么干什么,不用管我们,我们自己能养活自己,实在不行还有国家呢!”。但是只要他感冒发烧无人问津的时候,更别说卧床不起了。他想到的不是抱怨子女,而是抱怨世道。正巧一些沽名钓誉者找不到由头,于是便一拍即合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为便是基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了。
我不想说文明古国什么的,也不想说法律的赋予什么的。只想说我们当初人的生存繁衍的根基是什么?那就是生、养子女,赡养老人。人的行为是多样性的,但是只要你秉承了那个基本的行为准则,那怕你厚颜无耻,那么你贪得无厌,或你见异思迁;亦或你洁身自好、自视清高、酸文假醋,那都是你自己的事。
我们没有什么事情都推在一个创造出来的什么“和华”的神的身上。人家有人家的生存准则,我们有我们的生存准则。他们信仰那个神,做什么都是有理由,因为都是神让他们做的。但神一般不会让他们自私丑恶,无论是老人孩子。而我们呢,我们脱离了生养孩子赡养老人,我们还该信什么呢?所以说守住了我们的准则便守住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如果开始我们就秉承人家那样的法则也是情有可原的。现在我们背弃了原有的准则,那什么是我们新的准则。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他陪护他快近百岁的父亲,有时候半夜三点起来误以为天亮了要吃早点。除此之外可能劳烦的其他事还有很多。但他总是耐心细致的做好一切,从来没有一丝不耐烦。也许他有时也会感到乏累,但他脸上从来都是幸福的样子。因为他懂得幸福,守住幸福。可能他也会有过人性很多的弱点,好点小洒,有点小花心。但这些又算什么呢!
身边还有一位大姐,游历各种风景名胜,走的腿疾犯了就在家里休养。腿好了继续行走。整天乐乐呵呵。淹没在人群的只是她的人,但他闪闪发亮的精神从来不会被淹没。难道拿着拐杖盛气凌人,天下老子第一就能彰显人格了?
反过来再说,咱不反对每个人攀登高峰的梦想。可是即然有攀登高峰的勇气和能力,那么呵护照顾老人又是一种怎样的难事呢!再者说,老人即然不想成为子女的羁绊,有掌控自己生命的能力。健则行祖国大好河山,衰则养老机构颐养天年。就更值的我们敬佩了。为什么还要让人觉得是特殊的一族,为什么到处找茬寻气,处处需要照顾忍让呢。
如果我是一个老人,我有能力参与公共场合我便参与,没能力参与公共场合便老死在我的私人空间。能则行走社会,衰则独居一隅。我去吃优恵饭是一种耻辱。公交车上有人让座必须是三让其所,接受对方的让座是为照顾让座方一个荣耀的心。给我发老年证,那就是对我的歧视。现在不想说其他国家有没有这样的老人,我想还真有。
当然这不是老人们单方面的原因。是一个环境的问题。也许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没错,都是善意的。但想的小了就错了。把老人视为一个特殊群体,走到哪都贴上了标签。如前所说的“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幼孕残专座”,即然认定人家的特殊,他不特殊谁还会特殊。
再说说老人的退休养老金。统筹养老,全民养老是社会发达的终极体现。每个人拿出一部分收入预留作将后的养老。但不是说你拿出多少了,退休后就原数返回的,放在养老部分统一筹化全社会的老人,按贡献率(什么是贡献率呢?就是你的从业性质,职位高低等,如果你是盖楼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分配养老基金中的钱。这都是无可厚非的,凡事有个公平的意愿就行了,没有绝对公平。可凡事总有起起落落,经济发展亦如此。经济发展顶峰的时候从业人员收入总体高于退职人员,从业人员诮费需求可以达到满足。可是经济低落的时候,从业人员收入远远低于退职人员,有的甚至无业可从,除公务人员外,连囯企人员的工资都一降再降,仅相差一两岁的,一个退休了,拿的工资比仍然从业的都高。会不会出现工作装样子,得过且过,全员思退的心里呢?然而为了保证退休人员工资的稳定,又出台了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让人多工作一两年,多缴一两年公积金,少拿一两年公积金工资。我不知道延长退休年龄在劳动立法中怎样规定,是单对公务、国企而言的,所有从业人员(这不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重点)。不管怎样说,延长退休年龄,虽说是自愿的,可能对公务人员有一些诱惑力,毕竟在职比退休收入高。可对“在退”倒挂的国企还能有诱惑力吗?
我就在想,即然是统筹,为什么流入养老基金只能流出?不能回补呢?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养老基金池回流或从业职工少流出一部分,让劳动者收入大于非劳动者,让消费需求大的收入大于消费需求小的收入,经济失血的时候有回血功能呢?再说了,当时说的养老基金有造血功能,至少应有利息增加的,可是怎么感觉不到呢?
我这样说可能会招人唾骂。“你家没有老人?你不会老吗?”。其实我也老了,虽然人在渐老,心却速老。但我想的是,收入、盛气、占有不是幸福;宽容、和谐、友好才是幸福。凡事左想右想说个理就好。这才像我们的中华民族嘛。我倒是不反对船坚炮厉。可,那不是为守护中华民族吗,如果中华民族的魂没了,还守护个什么啊?

简介:张立东,1969年8月出生,内蒙古固阳人,财经类本科院校毕业,经济师。2017年至2019年参与扶贫工作,曾任驻村第一书记,获系统内国家级扶贫先进个人。30多篇金融经济类文章被省级及以上杂志报纸刊发。闲暇撰写散文、小小说刊发于当地电子媒体。2024年出版发行以当地风土人情为背景的六零后经历不同时代奋斗、成长、和解的喜、乐、悲、欢的长篇小说《色登山往事》第二次印刷(有感兴趣者可联系Dong521347-)。爱好乒乓球、羽毛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