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魏台平,男,1956年8月生,中共党员,系中国金融作协、广东侨作联、岭南诗社、羊城诗社、江门作协等协会会员,台山市文评协会副秘书长,台山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台山市政协特约文史研究员,在《金融文坛》《中国金融文学》《金融时报》《岭南诗歌》《羊城晚报》等媒体发表过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词曲赋联等作品,有经济杂谈发表于《南方日报》,曾获全国、省、地市级各类征文比赛奖项20多次,其中有七绝诗获全国征诗大赛优秀奖,2023年参加广东省老年文化协会春联征集活动荣获一等奖,2023、2024连续两年参加江门市散文大赛荣获一等奖等等,有散文作品发表于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有中调词发表于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华辞赋》。

文艺评论:“胜利大营救”人物再现
——评话剧《开往东滘口的船票》
作者:魏台平
一部入选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艺术节展演剧目,由中共广东省台山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文化馆、江门市戏剧家协会联合出品的原创话剧《开往东滘口的船票》,于2024年11月下旬以来,在江门上演。这场80多年前跨越粤港澳三地、行程两万里、秘密护送800多位名人脱险的大营救场面,一直在笔者的脑海里回荡,观后从中引发对这部话剧的一些思考和评论。
——小切口演绎出大故事。《开往东滘口的船票》是一部讲述历史事件的剧作,话剧再现了共产党人当年冒着重重风险开展胜利大营救的英勇事迹,共同追溯那段隐秘而辉煌的峥嵘岁月。1942年香港沦陷期间,文化名人成为日军打压的对象。周恩来向廖承志、刘少文发电,要求尽快转移爱国文化人离开香港。中共地下党员、交通员、香港大中华酒店总管陈秋帆在接到组织要帮助文化名人安全转移到广东台山都斛东滘口的命令后,迅速行动。陈秋帆冒着生命危险,将夏衍、梁簌溟等数百名文化名人、爱国人士安全撤离香港前往东滘口登陆,再转移到广西。他们的撤离行动,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的拯救,更是对中国文化与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其意义非同小可。
一张船票很微小,帮助数百名文化名人、爱国人士安全撤离事件甚大。该剧以一张小小的船票为切入口,并贯穿全剧,从船票的最初易主到最后回归到离港人士的手中,围绕着这张船票,全方位、多场景、多角度展现了当时地下党员与敌人斗智斗勇,及时、稳妥、周密安排与帮助滞留香港的大批文化名人及民主人士撤离内地的经过,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正是陈秋帆等人的不懈奋斗,开展大营救行动,最后这些人安全登陆都斛东滘口,为国家保存了这批珍贵的革命和文化“火种”。话剧以小切口演绎出的大故事,深深地打动了观众,感染了人民。
——人物刻画细腻而生动。《开往东滘口的船票》话剧,对主角陈秋帆、范井、王发、林怡、素秋等人物的刻画,细腻、形象、生动,扣人心弦的剧情,再现了一段关于生死逃亡、文化传承与人性光辉的历史故事。剧情围绕由于3号情报交通点的暴露,行动计划异常复杂,陈秋帆不得不将船票藏于一幅书画中,却没想到这幅书画被军统特务范井看中。为不让藏有船票的拍卖书画落入军统特务范井手中,陈秋帆不得不把书画卖给了海盗王发。而王发此时已被冷酷、狡猾的日本特高科女特务林怡迷住,局面变得扑朔迷离。为赎回书画取回船票,陈秋帆不得不在绝境中寻找生机,最终与王发联手击败林怡,救下黄颖,撤离计划终于回到正轨。剧中的王发,他性格粗野、狂傲,一度被歌手林怡迷惑;范井常常受制于林怡,他性格凶残又多情,杀害了黄颖父亲,又想保护黄颖离港;黄颖是歌手、影星,她冒险、执着,迟迟不愿离港,一心想为父亲报仇;素秋,大中华酒店女员工,秋帆的助手,恋人。
主角陈秋帆这个人物,有智慧与胆识,有坚定与执着,有理想与追求,他以其沉稳、内敛的气质,成功塑造出勇敢与智慧这一角色,表现出在绝境中的坚定与执着。如第一幕中,秋帆与素秋的对话:“外面来了好多不明身份的人,计划有变,快,那幅书画,立刻撤消拍卖!”“记住,如果我出了什么事,你一定要想办法帮黄颖和夏衍他们离港。”第二幕中,秋帆与王发的对话:“王先生,您出生都斛,我来自斗山,咱们也算是邻居,合作才会共赢……。”第三幕中,秋帆与黄颖的对话:“黄颖小姐,明天离港的船票就在这里,你拿住。”“嗯,谢谢陈总管,明天,我听从您的安排,离港。”上述这些人物的刻画,都是细腻而生动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信仰与正义力量贯穿全剧。《开往东滘口的船票》,也是一部探讨信仰、正义与人性的戏剧作品。观看这部话剧,可以看到陈秋帆等人为了信仰和正义而不懈奋斗的身影,也可以看到范井等人在利益与良知之间的挣扎与抉择。如第二幕中,林怡与秋帆的对话:“作为中共的交通员,你确实有过人之处,你利用大中华酒店总管的身份,还利用台山斗山陈氏家族的社会关系,暗中协助中共高层秘密开展活动,还暗中帮助一些驻香港的文化名人离港,但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么拼命,最终又能得到什么?”“我追随我的信仰和理想,为国家和民族未来奋斗的满足感,就是我的收获。”从陈秋帆身上,我们感悟到共产党员置生死度外的高尚情操,正是有这样一批为民族大义而舍生忘死的共产党员及其无私奉献精神,从而成就了中国革命取得最后的胜利。历史,将永远铭刻他们的功绩!

——话剧融入台山当地元素,具有亲切感。都斛镇当时是大营救西线重镇,东滘口是安全登陆之地。《开往东滘口的船票》这部话剧多处融入了台山当地元素,让观众观后有更多的亲切感,从中更好地了解侨乡的历史文化,无疑给都斛镇、给东滘村留下了珍贵的红色记忆,值得大赞。如剧中,素秋与秋帆的对话:“回台山?好啊,我也想回斗山看看爸妈,咱们一起去台城的市集逛一逛。”“嗯,我请你吃生蚝、膏蟹。”“说得我现在都想吃了。风过稻田翻绿浪,碉楼耸立映夕阳。”“遥望台山千里远,心随归雁到家乡。”“难得你喜欢,这是台山的白云茶。常年在香港澳门台山三地奔走,我特喜欢台山的黄蟮饭,还有都斛的白云茶……。”这些生蚝、膏蟹、白云茶、稻田、碉楼,正是台山的名优特产与特色。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同时,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涵养湾区人民的精神风貌,传播当地的名优特产与特色,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这是时代所需要的,也是人们所期盼的。
《开往东滘口的船票》话剧,被推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大舞台,这对擦亮我市戏剧艺术的品牌,展现江门侨乡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无疑是一件好事、喜事、幸事。这部话剧的推出,让我们看到“胜利大营救”的众多人物再现,听到话剧的声音久久回荡于侨乡大地!
版面编辑: 花间轻语
音乐:来源网络(侵删)
图片:来自作者与网络(侵删)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致谢!)
编辑寄语:
非常感谢您阅读本作品,您的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欢迎投稿,来稿请附作者照片与简介。在这里,您可以畅所欲言,与我们一同探索知识的海洋,分享生活的点滴。请将您独特的见解和精彩的故事创作成诗文发送至微信wxid_cefqlfgd8gj022,本平台阅读后将筛选优秀作品发表,让更多读者分享拜读。期待您的精彩来稿,期待与您共享思想的火花!让我们一起创造更多的文学价值!
请您长按二维码识别添加好友,并点击关注本平台,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