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路上的自律
-----《道德经》启示录之六十八
作者:焦仕启
经文诠释:老子《道德经》下篇--德经。
第68章原文: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68章译文: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崇尚勇武;善于打仗作战的人,不会轻易被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总是表示谦下;这叫作不与人争的“德”,这叫作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作符合自然的道理,是古代德的准则。
思绪流萤:
老子曰:“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这是说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总是表示谦让;本文述之“自律”,意在释明人为何要包容、谦卑和自律,及“自律”的正负效应。
“自律”,指自觉遵循法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自我约束。《左传·哀公十六年》曰:“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张九龄《贬韩朝宗洪州刺史制》曰:“不能自律,何以正人?”苏辙《西掖告词》之十五曰:“朕方以恭俭自居,以法度自律,宜得慎静之吏,以督缮治之功”。
人有动物和社会属性的两面性,仅就社会性而言,如没有规则,人的动物属性就会泛滥;所以,社会要有规则,人也要自律;平时,规则无处不在,比如人买票要排队、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甚至家中、单位或公共区域,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要接受规则的约束,否则社会就乱了秩序,坏人胡作非为,好人难以为生。刘备说:“人应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朱熹说:“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沈从文说:“征服自己的一切弱点,正是一个人伟大的起始”……尽管人的行为可以受到约束,可思想和行为,还有法规无法监控的“真空地带”。比如,一个人如在思想上放弃了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自励、自勉和自律,就会滑向懒惰或颓废的状态,行为上也就会再无节制地出现随意消费和没有收敛的吃喝嫖赌等恶习,逐渐荒芜自己的正向积极追求,陷入无法自拔的昏暗泥潭,结果一生只能胡度春秋。
实际上,自律的人既可怕又可敬;伙伴之间要学会律己,对手之间要有心理准备;可能,常以为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后来,就会发现:每一个不自律的行为,都将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痛苦或损失;自律可让自己不做欲望的奴隶,活得更高级;并且,自由的本质,不是放纵自己或无所不为,而是自律之后的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么,人为何要自律呢?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别人优秀的样子,却往往忽略了别人为此付出了近乎自虐般的自律和努力;因为,一个能自律到骨子里的人,应是别人玩乐,他看书;别人享用美食,他在健身房挥汗如雨;别人周末睡到中午,他依旧早起、跑步、看书、工作……这样的人,不仅看起来无趣,甚至感觉有些自虐,活得似乎一点也不洒脱和自由;但是,真实情况却是:这样的人比不自律的人,要自由得多。
如一个人总是随心所欲,讲究及时行乐,不知努力,别人玩也跟着玩,别人去努力,自己仍依旧在放纵,那现在看似是自由的人,就会越活越没自由,因为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提供,自己的放纵等于放弃了选择资本;事实也是如此,越自律的人,越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才不会把时间和精力白白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而是真的把碎片化的时间,都利用起来成长自己;越自律,越有话语权,身体和人生都是如此;也许,一天两天或一个月两个月看不出来,但一年两年,甚至十年二十年,自律的人和不自律的人,终将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因为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量变足够了,必然可促成质变;自律能使人优秀,而优秀的背后,又都有苦行僧般的自律;生活中,高喊自律的人较多,能坚持住的人却不多;比如,爬一座险峻的高山,越临近山顶,咬牙坚持走的人越少;好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自律;再比如,一位名叫沈华的96岁老人,走红了网络,他坚持健身26年,身体非常健壮,完全不像近百岁的老人,大家都喊他“华仔”或“华叔”;沈老从不超过晚上十点睡觉,早晨四点多,就起床活动身体,下午到健身房报到,结果同龄人很多都已不在了,而他仍十分健康;他在健身房的二十年,使自己变成了为人熟知的“肌肉爷爷”;还有,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从30岁开始,写作了40多个年头,可他有个习惯,每天只写4000字,写到10页就停下来,然后每天拿出一个小时跑步,雷打不动,正是这种高度自律,让他有精力能够持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同样,商业大佬们的自律性更可怕,李嘉诚是香港的成功人士,他坚持每天晚饭后看英文电视,还跟着大声说出来,怕自己落伍,并还每天临睡前坚持看书;还有,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几十年坚持每周至少看两本书;可见,人不是优秀了才去自律,而是自律了,自己才会变得优秀,甚至可能走向卓越。
《认知突围》中有句话:“所有的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于认知能力受限”;人越自律,认知能力越强,人和人的差距,就是这样逐渐拉开的;人的自律中藏着无限的可能性,自律的程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人都有权利选择怎样活着,有人要及时行乐,没有问题,但人生就不会比自律的人美好,因为自律的人晓知向哪里奔跑,永远是心无旁骛,竭尽努力,似乎全世界都为他让路,自然是能够提前登顶远眺的人。比如,白玉霜是著名的评剧演员,被人称作"评剧皇后",可她靠自律,不论在三伏酷暑,还是三九严冬,始终坚持练功夫和炼嗓子;有人对她说:“你已成名了,为何还这么苦练?”她笑笑说:“戏是无止境的。”并且,她还能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还有吴晗,在清华大学时,想买一部《明史纪事本末》,因没有钱,就赶写了一篇《清明上河图与金瓶梅的故事》,换取了10元稿酬,买了这部书,但对自己写的文章仍不满意,第二年就又写了一个补记,进一步匡正了文章的内容,使自己的观点更趋于完善,这就是自律的精神。
自律需要令行禁止和以身作则;比如,张伯苓长期任南开大学的校长,一天看见一个学生手指被烟熏得焦黄,便建议他戒烟,可那位学生却反唇相讥道:“你不也吸烟吗?怎么说我呢?”于是,张伯苓立即将自己所有的烟全部拿出来,当众销毁,从此再也不吸烟。同样,道德的自律也能惠及良好习惯的形成;比如,詹姆斯兰费蒂斯是美国的一位著名建筑师,他11岁时与家人住在一个湖心岛上;一个晚上,他模仿父亲的钓鱼技巧,喜出望外地钓到一条约10公斤左右的大鲈鱼,可父子看了一下手表,告知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小时,就建议他将鱼放回水里,他满脸都是不理解和不情愿,但看到父亲坚定的表情,还是重新放生了大鲈鱼;30年后,每当他回忆起这件时,既兴奋,又钦佩父亲严于自律的道德准则,且使自己懂得了如何面对诱惑和坚守自律。
每个人都有生命,却不是每个人都读懂了生命;每个人都有头脑,却不是每个人都善用头脑;宇宙万物之中,只有人类可用聪明才智去伪装或欺骗;所以,人不可不自律;况且,再美好的梦想、目标、计划和方案,如不能在自律中去付诸坚定不移的努力,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空想一番;那么,如想获得不平凡的人生,就需要从每一个今天开始,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牢不可破的自律,去践行自己的智慧、毅力和追求。

作者简介
焦仕启:笔名“秋鸿”,辽宁省营口市生人,在北京工作近40年
(京籍),先后毕业于营口教育学院、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
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MBA专业
硕士研究生);曾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当过记者、政府公
务员、民营大型产业集团总裁和央企高管;因茶余饭后喜好摆弄
文字,先后在地方、国家报刊发表和出版了近千万字各种体裁及
题材的作品,主要作品有:诗文集《春华秋韵》、纪实散文集《
眷恋与希望》、人生启示文集《悟性的境界》、企业实操指导丛书
《企业:“经营和管理”意味着什么?》、《走近灵谷圣地:〈道德
经〉启示录》和长篇小说《潮湿的季节》、《那风那草那情》、《卧
龙醒了》等,多次获国家级奖励。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