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
王永标
朔风昨夜又萧萧,枯水河边草木凋。
堪问谁家秋事了,晨昏阡陌走渔樵。
这首诗《秋老》由王永标所作,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传达了季节变换中的寂寥与苍凉,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自然变化面前的勤劳与坚韧。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 首句:朔风昨夜又萧萧
“朔风”指的是北方的寒风,这里的“又”字表明这种寒冷的北风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而是反复袭来,给人一种持续不断的寒冷感。“萧萧”形容风声凄凉,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 第二句:枯水河边草木凋
“枯水”指河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显示出秋季的干旱特点。“草木凋”则是说草木枯萎,树叶凋零,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荒凉景象。这一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强化了首句所营造的凄凉气氛。
### 第三句:堪问谁家秋事了
“堪问”意为“可以问”,“秋事”指秋天的农事活动。这一句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个秋天,哪家的农事已经完成了呢?这个问题不仅反映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暗示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 第四句:晨昏阡陌走渔樵
“晨昏”指早晨和黄昏,“阡陌”指田间的小路,“渔樵”指渔民和樵夫。这一句描绘了渔民和樵夫在早晚时分沿着田间小路忙碌的情景,表现了他们勤劳的身影和不懈的努力。
### 总体解读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色的描写和人物活动的刻画,展现了秋天的寂寥与苍凉,同时也赞美了人们的勤劳与坚韧。诗中的“朔风”和“枯水”等自然景象,与“渔樵”的辛勤劳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的无情,也突显了人类的顽强。
### 艺术特色
1. **意象生动**:诗中运用了“朔风”、“枯水”、“草木凋”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
2. **对比鲜明**:自然的荒凉与人的勤劳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 **语言凝练**:短短四句诗,言简意赅,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 主题思想
《秋老》不仅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更是对人们在自然变化面前的勤劳与坚韧的赞颂。诗人在表达对秋天寂寥景色的感慨的同时,也传达了对勤劳人民的敬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总的来说,《秋老》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和人物活动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秋天特有的韵味和人们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