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我想和你说说话!
作者:刘汉江
我不算是音乐人,只是出于爱好,有点喜欢罢了。二胡是我最喜欢的乐器。
这个月的运气相当好,连续听了几位二胡老师的精彩演奏。感觉甚好,犹如天籁!
前些日子,雪夫老师用二胡伴奏,我随着旋律随口吟诵出一首二十几句的小诗《葡萄熟了》。好友平湖趁我不注意,用手机录下来,当夜整理成文,发到原创,弄得我一度紧张。
昨天,我的同学熊金红老师的女儿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请我们在钱江财富大酒店祝贺。席间,一位网名叫“拉二胡的小女孩”的女生现场演奏了一曲江苏民歌《茉莉花》,台上琴声悠扬,台下掌声雷动。
我对音乐的爱好由来已久,也曾经做过一个瑰丽的音乐梦。梦醒时分,只好挥挥手与我心爱的音乐作别,拿起手里的笔书写现实的油盐酱醋。
我在迷恋音乐的时候,我的准姐夫为了讨好我,曾经给我找了一把二胡。我就去拜访文化站的王老师,王老师本业是刻章的,二胡是他的业余爱好,没有正规训练过,但自我感觉很好。他会拉《良宵》、《江河水》、《赛马》、《春江花月夜》《豫北叙事曲》、《二泉映月》等名曲,也会拉我们熟悉的民间小调和流行歌曲。他教我的时候,拉得摇头摆尾的,很投入,很专注。
但是,王老师的二胡水平是我们当地小镇的最高水平。我对王老师的水平崇拜不已,每天一大早就去跟着他学,拉弓,推弓,指法,揉弦,幻想着那一天也能拉到他的水平。
我的二胡梦是被王老师打碎的。王老师拉了半辈子的二胡,自以为已经出类拔萃,炉火纯青。那年,正巧省淮剧团招二胡演奏员,王老师带着二胡,信心满满的去投考。
回来的时候,王老师一脸沮丧,半天不说一句话。我也觉得不对劲,不好多问,赶紧回家。
第二天,我去王老师宿舍,看到的是一把断成两截的二胡。王老师对我说:我不能教你了,省淮的考官说,我的二胡还没有拉响……
没有了老师,一个乡下的孩子从此与琴无缘,这把二胡也就物归原主。
…… ……
后来,我学了声乐,也触类旁通地学了一些钢琴、竹笛之类的器乐,但一直没学二胡;再后来,我就捧上了以文字谋生的饭碗。
我曾多方打听王老师的下落,但至今杳无音信。我就固执的认为,胡琴是一种神秘的乐器,要有缘分,要有灵性,要有通感。没有这些,你就别指望靠近她!
时隔多年,我对胡琴的怀恋依旧。我多想,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我能抱着她说说我的心里话,拉我回到从前的岁月……
【作者简介】
刘汉江,男,散文作家,1968年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热爱文学、音乐,崇尚朴实自然,追求真诚唯美;长期从事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数十年笔耕不辍,数百篇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生命回响》、《凝望月光》、《金色童年》等,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多次获奖,现任企业高管,盐城市亭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