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个梦
文/叶志权
01
自打小心中就有一个梦,那就是成为一名作家。为了这个梦,数十年如一日,我用一颗执着之心和不变的初心,一直在路上,一直不断的突破和超越。一路跋涉,一生羁旅,一如既往前进和拼搏,以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自己的人格本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心中的梦。
从此小站成了我讴歌的舞台,无畏前行的动力。我乐在其中,保持以往在追梦路上奋力攀登的好习惯,促使自己让有限的生命尽力陶醉于这条漫漫征途上,去静享岁月的一份纯宁。
我在小站的变迁与成长,无不是一种岁月的馈赠与见证。那些日子,自己恪守本职,精神饱满,心里的那个美呀,无以言说。只觉得小站生活非常美好,充满诗意。
有这样,在贵州高原山区铁路这片热土上,我把一腔生命和激情,交给了激情燃烧的日日夜夜。岁月淡远,而我分明记得,自己的心中,铸一个梦,为山区铁路一抹橙黄尽情讴歌。
于是,我把所见所闻用文字进行归纳,撰写成消息、通讯、散文、随笔、诗歌、杂文、小小说、报告文学等多种样式,让我成为了铸梦路上执着的歌者。
正因为对山区铁路的这份爱,我的文字多次在路内外获奖。
02
作为一名文字爱好者,我始终用爱心,耐心,细心呵护着心中的这个梦。
小站生活那段日子,并没有影响我铸梦的脚步。每天清晨坚持伴随文字翩翩起舞,用执着的追求敲击键盘,用无悔的毅力燃烧岁月,只为了能实现自己当初的梦想——做自己喜爱的事。
1986年春夏之交,我信手所写的一篇“豆腐块”在《成都铁道报》上发表,不料这种际遇,竟触发了我长期对文字潜在的痴迷,从此我视各类媒体为一块待耕沃土,无怨无悔地把希望的种子年复一年地倾情播撒、追梦不止。
每当有文字发表,听到工友的夸奖,这更坚定了我的文字梦想与初心。
进入站段中层岗位后,我深知自己与优秀之间的差距,不断勤学苦练,认真做好每一件事,钻研业务,研读优秀作品。利用业余时间提升专业素养,先后完成了大专和本科的函授学习,学历水平不断提升。
迄今为止,我主要依靠业余时间先后撰写新闻、文学作品累计超过万篇,体裁涉及面比较广,作品总字数约300余万字。
03
没有人知道我对于文字有多么热爱,对于写作,有多么喜欢痴迷。
有人说,时间是一种沉淀,日子是一种气味。我觉得铸梦路上的光阴,隐含了太多我对钢轨的情义。文字在心灵飞翔,我感觉自己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每忆及燃情岁月,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对于小站,我既熟悉,又难忘。为推动文字的进步,我尝试着以小站的岁月为出发点,不断追随发展的脚步。作为“铁二代”,我有生活在小站的经历,那段无私奉献的燃情岁月,便是我与铸梦结缘十分重要的一个节点。
与其说我爱上了小站,爱上了小站文学,倒不如承认我是肯定了骨子里那个隐藏的自己。我知道我一生都不可能活得循规蹈矩,我是一个心属于诗和远方的人,我的使命,应该一生为小站讴歌。
即便退休在家,我仍然继续行走在铸梦路上,在文字这片多彩的百花园里勤奋耕耘,积极探索,用温度和情怀倾注阳光般的爱心,做一丝春风、一缕阳光,把温暖和爱带给最可爱的山区铁路小站人。
为了这个梦,一种对山区铁路的责任感和对自我的鞭策力油然而生;既为山区铁路尽一份责任,又为自己创造丰富人生,成为我自觉地把追梦与小站接轨,追梦路上经久不衰的恒动力。
04
铸梦是人生奋斗的底色,奋斗是实现梦想的阶梯。43年的铁路生涯,我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奋勇突破,从一名普通的一线职工逐渐成长为一名中层干部,在站段宣传战线不断发挥示范引领。
为了这个梦,带一支笔闯天下,跟世间所有的美好不期而遇。始终不忘初心,潜心笔耕,一直不断的突破和超越;一路跋涉,一生羁旅,为山区铁路建设贡献自己的心血和力量。
铸梦是美好的旅程、是艰辛的历程,但不是奋斗的终止,而是怀揣着人生信仰,继续启航。笔尖的文字就是我跳跃着的灵魂,没有什么能使我安静,而能使我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只有文字可以。
为了这个梦,全心扑在躬耕文园上,为山区铁路的发展歌唱。我知道,我是在山区铁路的小站长大的,这里就是我的家,为了家再累也值得。因为有着以小站为家的情怀,我无怨无悔记录着这个家。
无数个夜晚,书房的灯总亮着,深夜还在敲击键盘,用耐心、责任心为小站创平台、展风采,铸就奋斗底色。
05
服务山区铁路43年,我忍不住、努力着、痴迷地利用业余时间,坚持不懈地去堆砌毕生的梦想。往事如风,那些生动的场景,历历在目,感佩于心,成诗成梦。
于是,43年的见证,43年的风雨,43年的酸甜苦辣,全化为一本本作品剪贴本,珍藏又珍藏,只为见证激情。我明白,这激情点燃的不止是火,是一种信念,是一份希望,一种梦想,寓意深远。
自1986年处女作刊发,一晃38年了。尽管后来我从当年的养路工经历了频繁调动、多岗任职、光荣退休等人生转折,但铸梦路上的不解情缘反而愈加深厚,文字缘也结下甜蜜的果实。
2023年,我既加入了中国铁路文联,又在龙中国风文化发展中心第五文学社1774分院11期培训结业。为了反哺和回馈社会,积极参与第12期教学,任1971分院副分院长......2024年2月底,我以“破壳而出”为题,仔细分析了几十年厮守青灯的不易,完成了杂文集的整理。3月份,以“岁月的痕迹”搭建了散文集框架;6月着手,以“词海泛舟”整理了诗词曲赋集。惟愿抓住一些什么,留下一些什么,让自己在人生的后半程,老骥伏枥,壮志不已。
为了这个梦,我一直在路上,尽管这条遍布荆棘,但最大的享受是感情找到了思想的依托和支撑,思想找到了梦的载体及其表现形式。
作者简介
叶志权,四川成都人,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1986年开始爬格子,相继在《人民铁道网》《西南铁道报》《散文网》《短文学》《秘境黔东南》及铁路文学《贵州铁道文艺》《苗岭彩虹》发表新闻以及报告文学、杂文、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数千篇。《小站人,扛起责任与大爱》获贵州省2013年第十一届“新长征”职工文艺创作文学作品类报告文学一等奖;《小站,我心中那些抹不去的印记》在“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火车头’”;散文全国铁路优秀文艺作品展暨技能比赛文学征文活动中获得二等奖。现为《名篇.金榜头条文学艺术网贵州省文学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