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家冲的一棵山楂树
作者:莫善贤
朗诵:灵 子

韦家冲的上坡上,有一棵山楂树,个头不高,平庸无奇。山楂果长得不多,有些涩口。大家也不喜欢吃这棵山楂树的山楂果。这棵山楂树不知是谁种的,或者山鸟衔来的种子,总之,有那么一棵树。这棵树孤零零的存在,伴随早霞与晨曦,伴随风风雨雨,一年四季。
山楂树之恋成了一个故事符号,但它没有爱恋的绯闻,也没有爱恋的经历。一棵树,就一棵树。孤立的站着,寸步不移。没有爱恋它,也没有人打扰它,没有人感觉到它的稀奇。偶尔,小鸟站在树上歌唱,唱词也是酸酸的。

可它有一种特别的体味,常掖着藏着在叶子里。每到秋天,秋风一遍一遍的扫描。山楂树接受着秋风的洗礼。忍耐,再忍耐。总想把更多的乳汁,倾注到叶子最后,叶子落地,这是最终的结局。
山楂树叶终于掉下来了,金黄金黄的洒满一地。有些像银杏叶的黄,但它虽然没有银杏叶那么富于诗意,但它比银杏叶更加实际用处。用它来泡茶,一种香甜的味道,稍微带着一点醋意,特别让人满意。脍炙人口的山楂茶,舌尖上,喉咙里,一种来自大山的味道,健胃消食。

这颗山楂树,一年一年的山楂,终于被木赖村发现了它的树叶的珍奇。不用制作也能成为醇香的茶叶,成为人人喜爱的珍宝。真不会藏在深山无人识。一旦传开,崇拜者纷纷而至。朴素是一种美徳,关键是有善良的心,有回馈之意。把情感化作奉献之举,就会活出精彩的价值。
山楂茶的口碑传遍了十里八乡,慕名而来的比比皆是,有人与这棵山楂树合影,有人拾起了泛黄的叶子,拿回家泡一壶山楂茶,心里充满惬意。回味生活的味道,带着乡土的寓意,意犹未尽,甘之如饴。

从树叶到茶叶,可谓一个华丽转身,便是价值连城。说明了一个简单道理:一是要被发现;二是要被承认。被发现不易,被承认更难。人生也莫过如此,多少人怀才不遇,抑郁寡欢,终身不得志。而有些人自矜有才却不被看好,不被重用,也是徒有其名。这是我对韦家冲这棵山楂树的联想,发自肺腑的联想。
有一定品质,一定格局,一定利用价值才会被发现。而被承认则需要更长时间的考验,的认可。这些,都不是自吹自擂就实现的。群众是有眼光的,也是有鉴别能力的。

【作者简介】莫善贤,广西融安人,现居广州。曾受聘任为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兼职研究员,大粤网专家智库专家,广东省未来预测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国际华文诗人笔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九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诗歌在海内外文学刊物均有发表。出版《阅读名片》《七蒂莲花》等七本诗集。诗观:生活里有诗,诗在生活里。著作:传记《不经意的拐点》(上下册)、(70余万字),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手机写作。介绍了作者的经历、履历和心路历程。从一个知识青年,成长为高级经济师,诗人、作家、书法家的过程。书中《知青生活》生动地讲述了作者在木赖当知青的经历和乡土文化。以及作者通过学习在认知明理方面的提高;与书法、绘画、诗歌、等方面艺术家交往的故事。《知青生活》篇章在《晓犁文化传媒》文学平台、今日头条、都市头条连载刊登。

【朗诵简介】陈颖:昵称灵子,辽宁铁岭人、中国朗诵联盟高级 会员。喜爱文学,摄影,热爱朗诵,作品在多家平台上发表,愿用声音艺术传递生活美好,陶冶情操,愿在文字海洋里寻找最美的世界,感悟人生的真谛!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jia号《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