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华夏张氏祖庭.寻根记
文/张喜魁
传承历史,问祖凭证。家谱都有姓氏渊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诸多内容。治家齐国,教化子孙,家谱中包含的许多祖训家规,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如敬父母,尊长者,睦族人,和友邻,恤贫孤,节俭,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酒色,戒淫逸等内容。有的家谱中记载有先辈族人们孝敬老人,忠君爱国,造福乡梓,刻苦学习,奋发拼搏的典型事迹,都是对族人和后代进行人生教育的生动教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族,一个家庭,要想自立于世界,自立于社会,最根本的还是要培养教育出众多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人才。而用心良苦,精心修撰的家谱就包含有这样的功能。
修谱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根源和历史,还能够增强家族的凝聚力,传承优秀的文化和传统,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1 月上旬的一天,我自驾车与张清亮老师到清河张氏祖庭寻族、续谱。
同行中有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邢台女书协协会副主席杨凤玉、河北省女子作家协委委员、河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邢笑青两位老师,她们是我们清河寻祖的联系人。
邢台市到华夏张氏祖庭102公里,上东吕高速,途经南和、平乡、威县。一路行进,听笑青老师讲故事、说地方特色,我们身感轻松,不知不觉就到了清河。
祖庭坐北面南,在清河县城的西部挥公大道旁,一下公路有一条宽阔的长长的甬道,两侧树木整齐排列,高大壮观,好似迎宾仪仗队一样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迎接我们的是清河县张氏宗亲联谊会执行会长、《华夏张氏统谱》编委办常务副主任张印普和清河县慈善总会副会长、张氏宗亲联谊会执行会长张福磊等人。
张印普会长(原清河县宣传部副部长)一边引领我们行进一边详细、耐心地讲解着,跟随他到祖庭张挥塑像前,几位张姓人员身披黄色绸带,一字并排,手持檀香,面向挥公,在祖庭会长的司仪口令指导下,报“始祖挥公在上,今天有邢台张氏宗亲前来拜祖赐福,望始祖保佑各位宗长家庭幸福!身体健康!平安吉祥!拜!上香!鞠躬!礼成!”
拜礼之后我与二十世张清亮老师持民国三年和2018年新续张氏家谱,在挥公前肃穆奉捐,并与张印普会长合影留念。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分两组工作。一组登记入谱,一组为张氏祖庭献墨。杨老师的“根在清河”,笑青老师“中华一家亲”,清亮老师“厚德载物”,每一幅,每一字都写出了对祖庭的浓浓亲情、华夏儿女共同为祖国地繁荣昌盛而相亲相爱共同努力地心愿。
我向祖庭递交了壹本西北留村《张氏家谱》。西北留张氏家谱记载,始祖张青,自明初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大柳村迁入顺德府沙邑西北留村,繁衍生息,至今25世。在世活动人口9辈,17世榜(庆)、18世从、19世(世、立、润、梦)、20世德(清)、21世延、22世业、23世继、24世宗、25世功。后续辈字,忠、厚、传、家、宝,孝、悌、教、之、铭。现活动人囗达2654人,已记入华夏统谱。这是我们西北留村张姓的骄傲,留给子孙后代追根溯源的宝贵财富,做为张姓倍感荣耀。
寻根问祖,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结。关于西北留村始祖张青的迁出地,由于年代久远,2016年我到青州市地名办和方志办,查寻无果。这次多亏华夏统谱办公室与青州方张磊联系,迅速得到了回复。“始祖张青,可能是淄博湖田南大柳行村,也可能是青州柳行巷。”虽然没有得到准确确认,但已得到了接近的答案,心里也是满高兴的。
清河县华夏张氏祖庭,位于清河县城西十公里处的挥公大道北侧,占地九十亩,建筑面积达六万平方米。张姓在全国排名第三位,总人囗达0.954亿。每年的 5月 28日 (自 2024年起改为 4月 9日)举行世界宗亲祖庭祭典,规模庞大,参加人员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
挥公,中华创世文明始祖黄帝轩辕氏的第五个儿子,母亲彤鱼氏。他观弧星,始制具有强大射杀力的弓矢,协助黄帝打败了十分强悍的九黎族首领蚩尤,为统一天下立下了卓越战功。黄帝封他为弓正,赐张姓,于是挥公成为天下张氏族的始祖。即“始制弓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因发明弓箭司弓矢之长,而赐姓。
相传,张姓始祖挥公是黄帝的儿子,黄帝给他赐姓为张。所以两人互通姓名的时候,张姓是不免贵的,本为贵姓,所以不免贵。在某个地方还有这样的说法,据说老天爷和阎王爷都姓张,上天入地的事都归他们管,所以张姓就是不免贵的。
挥公的第九个儿子叫张盈,张盈大儿子叫张玉皇,其排位上也写着天地三界十方主宰,上管天下管地,就是传说中的玉皇大帝,小儿子就是传说中的阎罗王,但无论是哪一种版本,都是说老天爷姓张。
清河不但是张氏祖庭发源地,还是武松的故乡,那里还有中国大运河的油坊码头,益庆和盐店遗址等,都是相当出名的。现在清河羊绒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心,有“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的美称。因此在清河县慈善总会副会长张福磊、文联主席房明辉陪同下,我们又参观了“运河之水天上来,五十八里过邢台”大运河邢台段,体悟河水汤汤、千帆竞过,油坊六个码头一派繁忙的祥和场面。在益庆和盐店遗址,我们对清河县有了更深的认识。清河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性敦厚,民风淳朴。
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是上对祖先,二是下对后代,先人千心万苦创业,育人,为本家族为社会创下了丰功伟绩,不能从我们这一代或下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祖先竖碑立传,把他们的育人和创业精神,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我们这一代或后一代人神圣的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珍惜当下,展望未来,争取为发扬张氏文化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创出更多的人间精彩!
在这收获的季节,我从清河满载而归,这才是:
秋风瑟瑟叶纷飞,
清河寻祖归了根。
几度思念梦里寻,
续谱圆梦终成真。
作者简介:张喜魁,邢台市作协会员,信都区作协理事,邢台市信都区李村镇西北留村原党总支书记,现任村务顾问。服务家乡,热爱家乡,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每每巡视这片热土,都能激发心中那抹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