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茂陵新传(散文)
作者:季志林
古都咸阳城北有一道塬,如同静卧在古城边的一条巨龙,东西蜿蜒上百公里,在堪舆家眼里,这道塬的地形地貌完全符合古人对龙脉的基本要求。人常说:“湖南才子山东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咸阳确实称得上是一块风水宝地,得天独厚的黄土层是理想的陵园之地,西周、西汉两朝的皇家陵园就分布在咸阳塬上,所有陵墓均为平地起塚,呈倒斗状,因而被誉为“东方的金字塔”。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座落在咸阳城西北约五公里处的茂陵。这里是汉武帝刘彻的安寢之地,陪葬者有一代名将卫青、霍去病等文武大臣。刘彻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在位五十四年,采取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禁止诸候王参政;经济上推行盐铁官营、改革币制、禁止郡国铸钱、向商人征收重税以加强国力;文化上独尊儒术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外主动抗击侵略,收复失地,拓展疆土,沟通西域,极大的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治。他能将自己百年之后的栖身之地选择于茂陵,足见其眼光之独到。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茂陵成为古之文人骚客常来常往之地,因而也为后世留下不少诗篇墨迹,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的《忆秦娥》中有“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之句,描写的便是茂陵一带西汉皇家陵园的苍茫秋色。
往事越千年,当年茂陵邑的繁华早已成为历史,如今,一群有志于“三农”事业发展的人,却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浓墨重彩的书写着现代果业的新篇章。
秋冬之交的一天上午,一群学者模样的人来到茂陵脚下,这些人不是考古者,亦非观景人,而是一批曾经长年活跃于陕西果业生产一线的知名果树专家,下车后,他们兴致勃勃地走进了一片果园 。
进入园区,人们不禁眼前一亮:这里遍地都是果树,树型修剪得十分讲究,红彤彤的苹果、石榴挂满枝头,在阳光照耀下分外亮眼。专家们一会儿兴高彩烈的在果树前拍照留念,评头论足,一会儿向工作人员询问生产管理方面的具体问题。按说这些人都是见多识广的果树专家,对于果树盆景也许并不陌生,但是今天他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果业生产的一种新模式一一移动果园,他们需要了解这种模式的发展过程和市场前景。
移动果园的特点首先是盆栽果树在园区内可以轮番进入智能化温室,科学调节果树的生长规律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其次,果树盆景可以摆放在庭院、阳台、客厅、办公室等场所,既是观赏植物,又有经济效益;既适宜家庭栽培,净化室内空气,又适宜企事业单位美化环境,提高工作生活品位。由于盆栽果树可以在繁育基地和消费者之间来回移动,所以称为“移动果园”。
移动果园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果业生产的认知,将果树栽培直接由农村引入城市,避免了与粮争地,这一理念符合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的要求,而城市的绿化空间也得到了充分利用,从果品市场发展的趋势看,无疑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尝试。
这就是专家们之所以显得很兴奋的原因,因为他们看到了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希望。
而陕西秦耀园艺有限公司就是发展移动果园的先行者。
二十年前,秦耀园艺的创始人胡小军在兴平市西吴镇领导的帮助支持下,从农民手中流转了五十亩土地,计划种植大樱桃。
彼时,种植大樱桃尚是一个事物,土地流转更是一个新事物。
胡小军是一位性格开朗,作风泼辣,干事实在的女性,她选择种植大樱桃,是看中了大樱桃的市场前景。
樱桃园就建在茂陵脚下,兴许也能沾一沾皇帝的光。
建园之初,以前从未接触过果园管理的胡小军面临着重重困难:投资农业周期长,见效慢,前期一古脑儿的花钱,要给农民支付土地流转租金,树苗需要钱,肥料需要钱,建大棚需要钱,而自己又恰恰缺少资金,缺少管理人才。就这样,每天还得和大家一起在田间辛勤作务,没过多久,她脸晒黑了,人变瘦了,长期劳动也使她觉得有些累了,有时独自回想起创业的艰难,也曾暗暗地抹过几把辛酸的泪水。这时候她才明白,干农业真的不容易!
但她又是一个十分要强的人,在诸多困难面前,她没有气馁,没有退缩,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按陕西人的话说,碌碡推到半坡了,她没有退路。
几年后,园区建成了,眼看着果树即将挂果,怎样才能管好果园成了秦耀园艺的当务之急,正当胡小军心急火燎一筹莫展之时,有人给她传递了一条信息:果树专家肖宝祥在铜川搞了一个大棚樱桃园,技术非常成熟,你何不去请教一下肖老师?得知这一消息,胡小军喜出望外,一股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她马不停蹄直奔铜川去拜访肖宝祥老师。
肖宝祥,著名果树专家,曾任陕西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主任,陕西省果树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在果树研究领域打拼多年,同时兼任十几个县的果业技术顾问,长年奔波于果业生产一线,使他具有了丰富的果园管理经验。
肖宝祥老师是一个热心人,也是一个实在人,更是一个厚道人。出于职业习惯,只要果农们提出问题,他都会耐心解答,甚至手把手教会果农如何修剪果树。胡小军一片真诚登门求教,肖老师自然慷慨应允,几天后,他亲赴秦耀园区,向员工们传授大樱桃生产管理技术,在肖老师的指导下,秦耀园艺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几年后,秦耀大樱桃以其个大、色艳、汁浓、味美享誉三秦,而秦耀公司则凭借樱桃园区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此后的十几年中,肖宝祥老师在秦耀园艺大力推广组培室无毒苗木生产、精准培植.、新型智能温室、可视化监控、数字果园监测、水肥一体化灌溉、病虫绿色防控、电解水喷施叶面等先进技术,引导园区朝科技密集型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引领果业发展的示范基地。在秦耀,你会听到员工们经常讲这样一句话:“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送到农民家。”这可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二十年来,他们用发展壮大园区,提供优质良种,推广管理良法,引领带动农民致富的实际行动完美的诠释了服务“三农”的深刻内涵。园区面积由起初的五十亩发展到六百多亩,经营模式由种植大棚樱桃拓展到生产优质果树苗木,品种涵盖苹果、樱桃、石榴、吊干杏等二十多种。尤其是组培室工厂化育苗技术走在全省前列,秦耀园艺也成了咸阳果业的一面旗帜。
善于创新的肖宝祥并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2019年,他开始尝试栽植苹果盆景,选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政阳教授培育的瑞雪、瑞阳、瑞香红等优良品种,这些品种口感好,香味浓,目前在市场上十分抢手。试栽成功后,他索性将大樱桃、石榴、吊干杏等品种都纳入了试验计划,并轮番移动到大棚温室之中,移动果园的概念由此而生。苍天不负有心人,肖宝祥的移动果园技术在试验过程中不断改进,日臻成熟,不仅改变了果树的栽培方式,还能有效调.其生长规律,改善生长环境,一座温室每年可轮作3一5茬,也能在温室中密集摆放,这种集约化经营理念极大的提高了温室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
由于工作关系,我和肖宝祥老师很早就认识,对他的这些经历也十分了解,并且和他深入探讨过移动果园的发展前景。这次与他相见,免不了谈及推广移动果园的事,他高兴的告诉我,兴平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省、市果业管理部门的领导倍加关心,主动服务,陕西省老年科协果茶分会来园区考察多次,出主意想办法帮助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目前,西北五省区已有不少企业表达过合作发展的意向,如果能抓好对合作企业和服务对象的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果树盆景管理的基本规律,建立起有效的服务机制,推广移动果园的基本想法就一定能实现。
作为长期从事“三农”工作的我自然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这些年,胡小军、肖宝祥和他们的团队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的确不容易,从今天到场专家的评论看,大家一致认为移动果园的技术是很成熟的,可操作性强。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崇尚自然,美化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移动果院的出现,为喜欢盆景栽培的城里人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应该说市场前景是十分广阔的。但我深知任何产业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对于秦耀公司来说,他们目前所做的事情关系到引领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也关系到丰富城里人的生活,推广移动果园,今后的路更长,要做的事更多。星光不负赶路人,秦耀人朴实,能干,吃苦精神强,做事有毅力,只要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移动果园这一新的栽培模式一定能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在茂陵这块风水宝地上,秦耀人必定能创造出更好的业绩!
2024年11月15日于咸阳渭滨苑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