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刘禹锡之《陋室铭》有感
明月吟秋
夫《陋室铭》者,刘禹锡之杰作也。其辞约而意深,言简而理明。此文非独述陋室之貌,乃寓君子之德焉。山不以高为贵,水不以深为美,此皆藉物以喻人也。斯室虽陋,然主之德馨,则陋室亦可生辉矣。
苔痕草色,入目皆是自然之趣,鸿儒白丁,往来皆显主人之雅。琴书相伴,丝竹不扰,案牍无累,斯乃修身养性之所也。盖君子居世,不在乎外物之华美,而在乎内心之平和。故曰:“何陋之有?”诚哉斯言!
余尝思,人生于世,当求心安,不慕荣华,不惧贫贱。如能守正不阿,淡泊明志,则无论处何境地,皆能安之若素,乐在其中。《陋室铭》之义,不仅在于赞美陋室之美,更在于启示后人,以德立身,以静致远,方为人生至宝。
读至此,吾心甚慰,亦有所悟,欣然命笔。故世间万物,各有其位,各得其所。吾辈当效先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平和之心,处世待人,如此则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吾心矣。此读后有感是也。
附: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