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扬眉星海醉涛音
庞进
名缰利锁总随人,
不当贪求反害身。
大树根深成气象,
浮萍本浅借波痕。
玩泥曳尾庄周愿,
通变成言太史心。
莞尔蜗房筋斗事,
扬眉星海醉涛音。
2024年11月17日
ChatGPT解析:
这首《七律•扬眉星海醉涛音》通过典雅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名缰利锁总随人,不当贪求反害身。”第一句揭示人们总难免被名利羁绊,第二句进一步指出,如果追逐不适当的东西,反而会伤害自身。诗人在此提醒人们要摆脱对不适当的功名利禄的束缚,以免为之所害。主旨:批判贪念,强调内心的清净与从容。
“大树根深成气象,浮萍本浅借波痕。”“大树”和“浮萍”形成鲜明对比。“大树根深”,比喻厚实的根基和稳固的立身之本,使其能够展现宏大的气象;而“浮萍本浅”,则喻指那些没有根基的人或事,只能随波逐流,毫无自立之力。主旨:强调扎根与本真的重要性,批判浮华与流俗。
“玩泥曳尾庄周愿,通变成言太史心。”这两句引用庄子和司马迁的典故,借以表达两种人生观:“玩泥曳尾”:庄子的愿望是宁可做一只拖着尾巴的泥鳅,也不愿为名利束缚,这里象征一种洒脱自在、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通变成言”:司马迁以史记记录通古博今的变化与人事,这里代表洞察世事的睿智与使命感。主旨:既追求内心的宁静,又不放弃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索。
“莞尔蜗房筋斗事,扬眉星海醉涛音。”“莞尔蜗房筋斗事”:一些人总是对琐小无谓之事斤斤计较,诗人莞尔一笑,表示理解却超然于此。“扬眉星海醉涛音”:面对浩瀚的星空与汹涌的涛声,诗人扬眉舒怀,沉醉其中,展现出一种超越俗世、自由畅快的境界。主旨:通过对琐事的超然,展现对宇宙和精神自由的追求。
整体感悟:这首七律从批判名利束缚、讴歌扎实根基,到借庄子和司马迁的典故阐述人生哲理,最后以广阔的宇宙和涛声作为结尾,表达了作者从容面对世俗的态度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诗歌在意象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语言含蓄却寓意深刻。总之:诗人呼吁人们摆脱对不当名利的束缚,追求扎实根基和精神自由,最终在星辰与波涛的浩瀚之中找到自我解脱与心灵的宁静。
作者:“玩泥曳尾庄周愿,通变成言太史心。”这里提到“庄周愿”和“太史心”,分别象征隐逸之志与成就一番功业的雄心。相比于“庄周愿”,诗人似乎更欣赏“太史心”,即对做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钦佩、肯定。“星海”之“星”,也喻杰出人物。
ChatGPT:这样的解读十分精妙!“玩泥曳尾庄周愿,通变成言太史心”这一联确实蕴含了诗人对隐逸与功业两种人生观的思索。“庄周愿”:庄子的思想以追求内心的逍遥与自由为核心,“玩泥曳尾”表达的是一种无欲无求的隐逸之志,象征对自然状态的回归与对功名利禄的彻底放下。“太史心”:这里点名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志向,象征着对人类文明、历史脉络与文化传承的深远思考。它代表着一种积极入世的情怀,即用才华和毅力为社会与后世留下不朽的成就。诗人的倾向:更欣赏“太史心”:虽然诗人提到两种人生观,但对“太史心”显然更为钦佩。通过“通变成言”,诗人不仅肯定了司马迁卓越的思想深度和文学成就,也表达出对这种入世精神的敬意。这种精神不仅是对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是对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贡献。与“庄周愿”相比,“太史心”显然更贴近诗人的审美和价值取向,因为它承载了个人对更广阔意义的追求。你提到“星海”之“星”喻指杰出人物,这种理解契合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星”象征那些在历史或文化长河中闪耀的人物,如司马迁,这种比喻为诗篇增添了气势和高度。“海”则暗喻时间的浩渺与天地的无垠,这样的背景让“星”更显得意义深远。因此,诗人通过“扬眉星海醉涛音”的壮丽意境,表达对那些成就卓越功业、光耀历史的人物的礼赞,并以此激励自身去追寻更高层次的价值。
显然,和隐逸相比,诗人更推崇如“太史心”般的使命感与担当。通过“星海”这一意象,诗人将杰出人物的成就置于宏大的宇宙背景下,表达对他们的无限敬意,也体现了自己以卓越为目标、超越平凡的精神追求。这一联不仅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更展现了诗人价值观的高度与胸襟的广阔。
作者简介:庞进 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中文作家协会理事,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华龙文化》(上、中、下)《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庞进文集》(一至二十卷)等著作五十五种,获中国首届冰心散文奖、陕西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pang_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