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俑四季》长篇小说中的诗歌鉴赏
王芳闻
杨伯仲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业余作家,虽然都在十三朝古都西安居住,但真正认识他还是在澳大利亚华人作家群里,以诗结缘。群里他每日发的古体诗引起了我的注意和兴趣,他的诗平仄规整,音韵铿锵,措词雅致,引经据典,一看就是个文学素养深厚的人。我每每发表诗或举办活动,他都会有诗词点评,给我以莫大鼓励,我铭记感佩于心。当然,不仅仅限于我,群友多有得他诗词鼓励恩慧。他是个温良谦和的长者,虽年己七旬过半,但思维敏捷,笔不离手,每每能读到他的新作。
原本只知道他在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博物馆工作,业余爱好诗文,谁知他有一天突然送来一夲厚重的长篇小说《秦俑四季》,嘱我写文,我心里受到震撼,又惊又喜,没承想这位老者在退休之后,意然把自己工作中积累的秦俑史料,精心构思码成了一本厚重的长篇,叹服之余,不由得更加敬佩。
我不擅长小说评论,仔细研读了《秦俑四季》中夹杂的不少诗歌,粗略统计了一下,约有二十余首之多,加上行文中写景抒情古体诗还要更多一些。类型有古体诗、现代诗、快板和歌谣等。它们的运用,对于作者表现作品主题、突出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烘托事件氛围起到了推波助澜,添枝加叶,甚或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我不妨结合作品谈一下个人的一些阅读诗歌的感悟。
一、 开篇和结尾巧妙用诗破题和结句,画龙点睛。
这本书中的开篇诗就是卷首的那组“秦俑四季诗”,分为“之冬、之春、之夏、之秋”四章。它抒发了秦俑发现的村民半个多世纪以来分阶段的生活情态、境况和感受:有冬之寒冷压抑,渴望生存自由(埋于土下闷煞人,伸臂蹬腿探头寻),对出头之日的期望和对前景的憧憬(何时得见曈曈日,一步登上筋斗云);春之萌动生发,景象万千(春风春雨扑面盈……勃勃生机呈万荣);夏之燥热奔放,激扬奋进,(狂风骤雨兼骄阳,赤膊解甲战沙场…….);秋之硕果累累,忧伤兼具(萧瑟秋风伴愁肠,放眼四野呈金黄…….)。对全篇起着启幕点题、浓缩隐喻、提纲挈领之作用,读者可循此径而步入其中,观奇揽胜。
结尾诗就是最后一章中的那首“柳条风”诗。柳条风是当地人对春风的一种形象称谓,每逢春季,当地就会刮起一种风,风向是一日西,一日东,就像那正在萌芽摆动的柳条,摆着摆着天气就暖和了。从表面上看它是一首咏物诗,可实则却是一首借景抒情的抒情诗、喻政诗,蕴含对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和悉心为民众办事好官的歌颂和赞扬;对那些贪腐行为、不作为乱作为,侵害民众利益丑恶现象的讽刺和鞭挞。诗题本身是一语双关,以物喻人,就富有诗意,以拟人的手法,给了“风”以能量(带走欢乐与烦恼,翻新佳节与时令)、以性情(凝寒刻面霜带刀,和畅绽蕊柔藴红),显得形象生动,逼真亲切,引人入胜。对全书有着引深归化引人思考的作用。
二、 快板和歌谣的运用,通俗活泼。这些快板多用于涉及婚宴、打井和开业庆典等一些较大活动场面章节中和抒发特殊的感情时,内容多为颂人、咏物、夸家乡、叙事等。对于抒发作者感情,烘托环境气氛,推进情节发展起到了很好推泼助澜的作用。如:“孝媳骑牛”中,夸赞谭粉蓮的那段:“叫各位,听我言,今天单说谭粉蓮。婆婆患病床上瘫,身边服侍整九年。烧热水,做菜饭,衣服脏了及时换。中药煎好亲自喂,每天翻身好几遍……”寥寥几句,把一个贤惠孝顺的媳妇形象清晰地勾画了出来。再如 “幸生恋歌”中杨幸生介绍自己的那段:“本人名叫杨幸生,其实生来很不幸。三岁那年没了娘,七岁我大患疯病。那年家乡灾情重,村人饥荒心不宁。我想自己还年轻,出门在外去谋生。手艺只要看三遍,立马自己就能干。修配钥匙和拉链,补锅补壶把盘焊。去过了:西安、广州和武汉,兰州、郑州、青岛和大连。天安门前照过相,布达拉宫把经念……”又将一个因苦难而求生的流浪汉形象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还有杨幸生夸家乡的那段:“要问我家在哪哒,开口就把家乡夸。村西有个始皇陵,骊山脚下金字塔。论高可与山峰比,占地九顷一十八……”对家乡的文物、风景可谓如数珍珠,字里行间充满着热爱之情。
作品中还有几首歌谣,多用于抒发特殊思想感情之处,显得文风更加活泼,诙谐有趣,生动形象。如“岩滩杨,岩滩杨,牲口没草人没粮。青黄不接闹饥荒,要饭销量的手伸得长……” “杨家门外大石头,顿顿吃饭没时候……”把这个山村之前的贫穷境况描写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还有如“倒汇双簧”中的“美国佬,大鼻子,想吃中国的瓤皮子。跑到河里洗鼻子,蛤蟆蹬了一蹄子……”把当地民众当时对美国佬的认识和憎恶情感生动而诙谐的表现了出来。
这些快板和歌谣在写法上明显继承了农民诗人王老九的写作风格(王老九是临潼人),一是叙事性强,能推进情节发展。如“昨夜晚,刮东风,东风浪里起铃声。我听见铃声就起床,急急忙忙到门上。我到门上用目看,干部社员不怕冷。你哄哄,我哄哄,队长双手提的灯。要倒端,要倒匀,听得见声儿看不见人……”把村民冬季夜战给麦田送粪的情景描绘的生动形象,跃然纸上;二是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点普遍如是也,无需举例;三是善于运用比兴、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写谭粉蓮擀面那段:“面条擀得薄如纸,飞刀切成一把线。扔进锅里浪花翻,筷子一搅莲花转。”比喻可谓恰到好处,把一个乡村女子精湛的擀面技艺写活了。“狼滩除犳”的开头几句:“关中道,有骊山,诸峰就像九龙盘。九龙护着一支蓮,莲心上面建陵园。”把骊山诸峰比作起伏盘绕的九条龙,把秦陵比作一朵莲花,诗化了民间 “九龙护玉莲”的传说。
三、 现代诗和歌词的运用,文姿摇曳。作品中现代诗也为数不少,有的还被村民当作歌词唱了出来。对于抒发人物情感和烘托环境气氛起到了极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家知道,现代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一般以较短篇幅来具体形象的凸现诗人的主体意识,在这点上,作者显然做得比较好的。每当我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感到一种浓烈的乡愁意绪扑面而来,作者把自己体味到的在发现秦俑前后,村民们的生活状况、精神面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用诗的韵律井喷式的表达了出来,让自己的情感如野马脱缰,驰之千里,得到了充分宣泄。如“海棠颠喜”一节中,第一首歌词写道:“自从我这达挖出了秦俑,偏僻的山村不再平静……自从我这达搞起了旅游,乡亲们不再为吃穿发愁……自从我这达建起了市场,铺连铺店连店一片繁荣……”连用了几个排比,连珠炮、递进式地展现了家乡在发展旅游业前后的巨变画面,唱出了广大村民的喜悦心声。再如同章节中,“旅游歌”中写道:“说是工厂,却不见冒烟,虽有收获,却不用动镰……” “啊,笑了,舞了,痴了,醉了!遥望骊山,朝霞满天,旅游业如一轮红日高悬……”这是作者从事旅游业管理的哲理认识,更唱出了村民们致富后的喜悦兴奋心情。“旅游升帐”一节中“骊山春韵”歌词:“太阳冷不丁地冒出了山,阳光扑棱棱地布满了天。地上的虫子哧溜留的蹿,天上的云雀朝着云里钻。庄稼汉,筋骨展,生地插鏵,旅游事业闯新天。仰望骊山,前边纵有万道坎,跳涧越崖,披荆斩棘,向着九龙头勇登攀……”更是把村民们从旅游业升帐中看到希望,决心大干一番的豪情壮志唱了出来。
总之,作者在现代诗写法上,较好地把握了现代诗所具有的形式较为自由,内涵开放;相对修辞重于意象经营;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等特点,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2024年11月18日于西安云水居)

王芳闻,女,在职研究生,高级政工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任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兼丝路文化委员会主任,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主席, 西北大学丝绸之 路国际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大学节庆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特聘教授,《世界诗 人》杂志总编。
曾任咸阳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兼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咸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理论讲师团团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
曾获全国第六届冰心散文奖,2017中国当代十佳诗人 奖,中国诗歌春晚十佳行吟诗人奖,世界华文桂冠诗人 奖、俄罗斯普希金诗歌奖金奖、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征文金奖、世界诗人大会荣誉文学博士等多种奖项。著有长篇小说《安吴商妇》、长篇报告文学《脱贫启示录》、诗歌集《太阳雨》《丝路雁影》《丝路虹影》《地球之耳》等文学著作 12部。诗文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作家报》《文学报》《陕西日报》《星星》《诗 选刊》《诗林》《绿风》《草原》《鸭 绿江》《延河》《欧洲诗刊》等众多刋物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