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柔情
——探秘宋词婉约派的四颗璀璨之星
天琮
柳永挥毫画绮霞,易安凝吟醉残花。
晏居双璧歌千古,情切缘丝映月华。
(易安:指李清照;晏居双璧:是对晏殊与其子晏几道的尊称。)
步入宋代的文艺殿堂,婉约派词章如晨曦中的露珠,晶莹剔透,闪烁着柔和的光芒。不同于豪放派的奔腾与激情,婉约派词人以细腻的笔触,绘就了一幅幅关于爱情与生活的温柔画卷。柳永、李清照、晏殊、晏几道,这四位杰出的词人,如同四颗耀眼的星辰,各自以独特的光芒,照亮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天空,留下了永恒的文化遗产。

柳永:宋词革新的灵魂
柳永,其原名柳三变,宋代词坛的改革先锋,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市井生活,开创了慢词新篇章,其词作《望海潮》、《雨霖铃》展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都市情感与人文情怀,让读者沉浸在其创造的唯美情境中。他不仅是创调大师,宋词近千个词牌中,超过一百个源自其手,标志着他对词体发展的卓越贡献。柳永打破了传统小令的束缚,开创了慢词的新天地,这种词体犹如悠扬的旋律,延展至七八十字乃至一二百字,赋予词章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使其成为情感的广阔舞台。
柳永的词句,亲民而贴近生活,犹如流行音乐界的巨星,街头巷尾传唱着他那些脍炙人口的歌词。然而,一句坦率的仕途厌倦,惹恼了龙颜,柳永自此走上了专职词人的道路,与众多歌伎结缘,自封“奉旨填词柳三变”,书写着人间的爱情悲欢与都市繁华。他的笔触触及爱情的酸甜苦辣,与城市的喧嚣生机。
《望海潮》中,柳永描绘的杭州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一幅江南水乡的繁荣画卷,跃然纸上;“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生动再现了西湖的四季美景,让人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秋桂冬荷的独特韵味。杭州之美,通过柳永的词,穿越时空,恒久流传。
《雨霖铃》诉说着一场刻骨铭心的别离,当“都门帐饮无绪”,是两人面对分离的万般不舍,酒精也无法麻痹心灵的伤痛;“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泪水代替了言语,沉默中蕴含着千言万语。别后的“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即便世间美景无人共享,孤独的心灵如何承受得住?柳永将细腻的情愫融入词中,开创了慢词的黄金标准,让宋词走向了艺术的新高度。

李清照:词韵传情,婉约独步
李清照,号易安,济南章丘人,与辛弃疾并称二安,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永恒印记的名字,她的诗词才华横溢,尤其在婉约派中独树一帜。李清照出生在文化世家,自幼受教于诗书之间,展现出非凡的才情。她的爱情故事虽不多见,但却充满了真挚与纯真,与丈夫赵明诚的婚姻生活,更是志趣相投,共同研究金石字画,吟诗作词,成就了一段幸福美满的佳话。
李清照的《醉花阴》在重阳节之际写成,寄予远方的丈夫,其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语,成为千古绝唱。这首词不仅展现了李清照的词艺之高,更体现了她对爱情的深情与执着。她的词作中,植物的描写栩栩如生,用植物来比喻女性更是巧妙贴切,如《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将女性的哀愁心情表现得含蓄而动人。
然而,生活的波折并未磨灭李清照的才华。金兵入侵中原,她与丈夫流落南方,丈夫病逝后,她的生活更加孤苦无依。这段时期,她的词风发生了改变,从早期的悠闲生活和爱情体验,转向对身世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怀念,情调更加悲伤愁苦。李清照的词作,以其女性特有的柔美细腻,加上“别是一家”的创作观念,使她的词作清新素雅,特别值得回味。
李清照还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认为词应该保持词本身的特点,才能不被诗取代。她的这一观念,体现了她对词体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也反映了她对文学独立性的坚持。她的词作,无论是对爱情的细腻描绘,还是对生活的深沉感慨,都充分展示了她作为一个女性词人的独特魅力。她的诗词作品在婉约派中独树一帜,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晏氏父子的婉约人生:
晏殊与晏几道,一对才华横溢的父子,他们的名字如同双星闪耀于宋代文坛,特别是婉约派词林之中。晏殊,北宋文坛巨擘,一首《浣溪沙》,以其千古流传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巧妙地点染了春去秋来,时光荏苒,而美丽终究难驻的美好哀愁,尽显其对人生无常的洞察与喟叹。
而晏几道,晏殊之子,虽身处仕途未达巅峰,但其对爱情的痴迷与执着,却在词章间流淌,化为炽热的文字。他的词,字字句句皆饱蘸深情,尤以对歌女小红的思念最为动人心弦,《临江仙》中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宛若一幕静谧夜晚下的浪漫邂逅,将那份跨越时间的思念与回忆,描绘得淋漓尽致。尽管生涯境遇不如父亲显赫,但晏几道对爱情的深情告白,却足以弥补一切遗憾,成为婉约词中一抹不可忽视的亮色。
这对父子,他们的人生经历虽各异,但在词的世界里,却找到了共鸣与延续。
在浩瀚的文学长河中,宋词宛若一艘细浪轻拂的小舟,悠悠驶过千年的岁月。每当下起细雨,花落泥泞,脑海中便会涌现那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李清照笔下淡淡的哀愁,亦是对生活细腻入微的体悟。离别的时刻,心中泛起“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画面,那是柳永描绘的生死离别,如此真挚的情感,触动着每一个游子的心弦。那些随风飘散的花朵,仿佛是旧友的回归,正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岁月虽逝,记忆犹新。浅酌低吟,三杯两盏淡酒,哪堪晚风疾,小舟之上承载着的,是无尽的思绪与憧憬,宛如珍珠般珍贵,照亮着我们的文学记忆。
写于2024年11月17日/甲辰十月十七

作者: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干部,现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鲁商集团分会副会长,山东原古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山东老年大学燕山校区书画协会副会长,老干部之家书画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知青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