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之家风与传承“国学经典”
王亚琳(山东)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无尽宝藏。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义务、有责任秉承先哲的深邃思想,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造福子孙后代。我们要热心于国学经典的传承,让华夏儿女子子孙孙铭记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弘扬文化自信,让华夏文明走向世界,世人方能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传承国学经典,需要家校社协同育人,这其中家庭教化尤为重要。《弟子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开篇几句,简洁明了的点明了: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千人千面,因为家庭本身是一个“大染缸”,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风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了孩子的美好未来,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的家长要求孩子不玩手机,而家长却手机不离手。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抵触心理,“凭什么你能玩手机,却不让我玩手机?”所以说家长要学会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的成长。若家长要求孩子看书,首先要自己习惯看书,在家庭中营造一种温馨的阅读氛围,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摆几本适合孩子年龄段的名著,最好是孩子感兴趣的名著。家长闲暇时,有意无意的拾起书本,陪孩子静静地阅读。一开始重在养成习惯,以后再循序渐进地通过讲故事、写谈读后感等方式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引领孩子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孩子会受益终生。正如袁枚的诗句“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说明了家风和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孩子若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优良行为习惯,则能借助阅读开阔视野、培育人文素养并提升综合素质。其思考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以增强。这样一来人就能走正道儿了,诚如所谓“人走正道儿,则事行正道儿”。如此家风和睦融洽,孩子与家长身心健康状况良好,万事都会朝着良性循环不断发展下去。不管这孩子起初是什么样的情况,但必然能够成长为独一无二的“最好的自己”而非成为被家长强行赋予梦想躯壳之人(即不是成为承载家长强加梦想的个体)。
在家庭之中,如果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氛围,孩子就会喜爱读书、善于读书且能够读到优质书籍,如此必然也会深入研读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凝聚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精华,能润泽心灵、启迪智慧。当孩子们受其滋养时,则国家之青少年愈发优秀;当广大青少年皆被这一文化瑰宝所润泽启迪时,则国家亦不断发展进步。有着这份源自五千年文明智慧力量对民族心灵与智慧的润泽与启发助力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必定能够早日达成。届时中国必将以强大之姿屹立于世界东方正位之上,“少年强则国强”以及“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表达出的理念一样坚实有力!
作者简介:王亚琳,70后,大学毕业,姜山泰光中学一级教师,莱西市姜山镇郝家寄马埠村,任教二十二年初中英语及六年初中美术,曾有多篇文章发表于青岛早报建国70周年庆等,爱好家庭教育及国学经典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