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高承
汉江先生是我多年的文友、挚友,论年龄,是我的小弟,同属羊,小我一转。我们之间一直以兄弟相称,情谊很深。前天早晨,他打电话给我,请我为他在《当代文艺》编辑部编撰的电子书《凝望月光》写个序。我有些惴惴不安,想找个借口推脱,却无奈汉江老弟言辞恳切,我也觉得却之不恭,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多年之前,我和汉江先生同在区政府大院工作,因为不在同一个单位,少有交集,只是常在报刊上看到他的作品。他的文字质朴干净,真实唯美,没有刻意雕琢修饰的痕迹,字里行间弥散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像一幅清新美丽的乡村即景。他的作品篇幅一般不长,却真实唯美,句句入心,叙事喻理,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给人一种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感觉,回味悠长,意犹未尽,我很喜欢。后来,我在许多场合有意无意的表扬他、鼓励他,他也只是微微一笑,说:老哥,您过奖了!
正所谓文如其人,汉江先生的文风像极了他的为人,真诚坦率,低调平实,厚重沉稳,不事张扬。踏实得像我家乡原野上得一棵“巴根草”,清澈得像我故乡“五丈河”的河水,默默无闻,波澜不惊。跟这样的人打交道你不必掩饰,更无需设防。记得我第一本诗集《三月的春风》组稿的时候,我拿给他看看,他没有故作谦虚,拿起笔在我的某一首诗里加上“只一眼”三个字,立刻就把这首诗写活了,我连声叫好,暗自惊叹。
汉江先生出生在农村,对农村生活十分谙熟,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情感。他在这集《凝望月光》中许多的作品都是围绕童年、故乡、亲人展开的,笔端里流淌出来的也是对故乡和亲人深深的怀念和依恋,读来为之动容,让人唏嘘不已。他写的《三十年河东》、《刘家墩子》、《温暖的除夕》、《半个月亮》等多篇作品先后获得了国家、省、市多个大奖,好评如潮!
我在多年前就劝过汉江先生,希望他把写的作品整理一些,编书出版,他一直反应冷淡。他说,眼下的社会是一个文学被沙漠化、被冷落荒凉的时代,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少之又少,不想去凑这个热闹,更不想沽名钓誉,出什么风头。凭我对汉江先生的理解,我知道,他是说的心里话,我不想强人所难,也就没再催过。汉江先生写的文字,从来不为发表,仅限于几个文友之间交流,所以,这样的文章不迎合任何观点和立场,文自心出,信马由缰,写的更真诚、更坦率、更接地气。
我无意吹捧汉江先生的作品,也不想为这集《凝望月光》唱什么赞歌,相信读者们看了自会有自己的评判,我不能把自己的认知和观点强行推销给读者们。但我想说的是,汉江先生是个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数十年与书为伴,笔耕不辍,他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用心用情感悟出来的,就像家乡原野上盛开的油菜花,不矫情、不媚俗,每一朵都开的那么实实在在、清清爽爽。
生活之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有心人去观察、去发现、去挖掘,去提升。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战争与和平》里说到:战争虽然残酷,但也有极其绚烂的壮美。任何一个环境或者空间,美会以不同的状态呈现。我认为汉江先生属于这种善于捕捉和发现生活之美的性情中人,我一直认为他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用心去感悟体会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的过程,他的文字里处处都有温暖和煦的阳光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假如我把生活比作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汉江先生一定是一只辛勤的蜜蜂。“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甜?”。他写得文字就仿佛是那芬芳甜美的蜂蜜,让人如饮甘露,回味悠长。
汉江先生的勤奋和执着也是我所敬佩的,他做任何一件事都追求完美和极致,不轻易放过一点瑕疵。他常年从事党务和行政工作,繁琐细碎,工作之余就是写作和看书,五十大几的人,连麻将和扑克都不会,有时,我们文友聚会,逢到“三缺一”,邀他上场,他总是面红耳赤,连连摆手:不会,不会,真的不会!那个窘迫的样子仿佛比写一篇咬文嚼字高难度的文章还难。
2006年,亭湖区成立作家协会的时候,我提名汉江先生担任副主席,作协成员一致通过。在此以后,他的创作更加勤奋,几年间,就创作几百篇新作,参加各种层级的比赛,屡屡获奖,为我们作协增光添彩,赢得了名声和荣誉。
汉江先生的这集《凝望月光》是他作品中的部分选辑。好与不好,我不能妄评。我们相信并期待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广大的读者朋友!
凭着我对汉江先生和他作品的喜爱,随手写下这些文字,权以为序!
高承(盐城市亭湖区作家协会首任主席,著名诗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