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泊龙江 软的力量
文/海迪
导言:
锦江明月在,
不知今夕人。
残缺时长久,
圆满只一夜。
农历十月十六日,晚饭后照例到锦江道散散步,俗話說'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否长寿与经常运动有关。但也不一定…今晚仍然在这锦江道上散步,想起旧日常在一起散步的好友,已經不见踪跡几年了,尤其是石码人,福建小说名家'三驾马车'之一的海迪先生…几次在这道上邂逅相遇,接下总是又一起啉几杯瘦酒,菜不是很好的大排挡,一起的少不了笔名老壺的胡智勤…领導人说:'每一个人,都有出彩的机會!',又一个条件,如鲁迅先生有开示:'盼著,以后每一个中國人,能发光的发光,能发热的发热…',不必万马齐喑究可哀…海迪先生,是一个仅小学毕业的小说奇才。因為他的存在,同住在龙海的我很少尝試再现生活场景的写小说,只是在散文或随笔作一些持久又执着的努力。今天月亮还是这样明媚,《月泊龙江》这本书出版后,海迪先生特地写了一篇读后感,认为我有一种姿态,作文有'软的力量',今天借着月光,忽然又想海迪的你时候,不禁怆然泪眼!
其文如故人不在,但愿两界共婵娟!
我知道梧闽(郑亚水)始终在龙海的各个乡镇和机关当公务员,他也始终在坚持写作。写作是一种软的姿势。你要在一张写字桌前正襟危坐,你的身体要保持适应椅子的姿势。然后你以前可能需要一些纸笔,现在需要一台电脑。你在电脑上敲敲打打,把你的思绪、观点、看法、立场和见解写成文字。这看过去完全是一种被动的、软的坚持。可是思想、观念、情感、意愿和说辞从来就是一种力量,一种软的力量。
一个人能获得这样一种力量,只能说明他内心的坚强。
就像他的《前记》提到的“正激励”和“负激励”等激励的功效机理一样,几种激励机制都是为了让人变得强大起来的方式。他说他走出步文中学三十年以后发现,他们还像当年到学校读书时一样,现在至少还潜伏着总想考好成绩一样的欲望和想法。可见这种欲望除了外部激励外,还是与生俱来的。他接着又说,由于多数人看不破世情,不理解客观世界的现实条件,不可能满足一个人不断增长变化的所有的欲望,所以圣贤太少,神仙难寻。
那种激励起来的欲望是坚强的一个层面,稀释了的欲望是坚强的另一个层面。
总之写作是一种软的力量。
我发现《月泊龙江》里收集的很多散文随笔,大都是作者有关于龙海的风物景致的描绘和感悟,作者总是从一个风物或者意象中挥发出去,将他所有的感知和意会抒发出来。其中最多的是他工作过的白云岩和云洞岩。
在《秋水白云》里,他用感性色彩极浓的笔调写道:登岩鸟瞰美丽富饶的漳州平原,你一定会感慨万千,是这片神奇的土地,给了我们以鱼米裹腹充饥,经花果滋养润色。他如数家珍地写到白云岩的“七奇八景”,及历史悠远的唐代禅寺、宋代书院,及元、明、清诸多古代遗存。使我们在感悟于山水之间,恍如进入时间隧道,历身过往数千年。
《民间故事:月峡》实际上是写了两个民间传说。一则是写了云洞岩的形成,一则是写了月峡的发现。前一则传说有开天辟地的感觉,后一则则是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两则故事都引人入胜。一则说明了云洞岩与圆山的形成,此二座名山都是漳州区域内的名胜。通过这则传说,你会感觉到它们的构造和质量如此不同。它们隔着漳州市区相守相望,可是它们的奇特处是,它们一座完全是泥土质的山,一座却是岩石质的山。月峡是云洞岩内一处独特的景观。一个岩洞里,在一定的时候会把月亮倒映在洞内的一个池水上,水池又把月亮倒映在一块石壁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在这里,那个天上的月亮要把它的倩影映在那个洞中水池,需要一个极奇特的角度。而月峡正好是那个极神奇的岩洞。那个传说通过月峡映月的发现说明了人间爱情的忠贞美好。
《月泊龙江》中还有诸多关于龙海地方景物的描摹与刻画。木棉庵的历史,九龙岭的传奇,白礁慈济宫的流播与传神入化。由此可见,作者对本地风物景象有着多么入微的关切,有着多么切肤相关的心理应对。
一个写作者总是能从故乡和故土的意象中,感悟和发掘出新鲜和悠远的思绪,这需要一种基本和足够的真诚。那是一种对故里乡土的挚爱。
伪善者不可能为之。
因为涉及地方的风物景致,所以《月泊龙江》的民间和民俗的色彩特别浓厚。作者特别擅长发掘一些民间艺术与民间性质的传说,也正因为这种带有极强的民间和民俗的意味,使人对其笔下的景物备生亲切感。他的这些随笔你可以拿来当民间文学读本,也可以当一部风雅的文物志来浏览。
读《月泊龙江》你会感觉到,梧闽在学识上和思想认知上涉猎的范围很广。我不敢说他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对中国诸多传统学说都进行过认真的思考,对中国儒、释、道诸家学说都有所涉猎。作者特别崇尚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理学之说。在书中对朱子理学有较多的阐发和释义。朱熹曾任漳州知府。在漳州力倡教化,提倡儒学。朱熹是儒教学说的集大成者,还是赋予儒家学说以理以行的人。也正因为闪烁着朱子的理学之光,漳州的本土文化才显得那么厚重和旷远。
朱子理学的中心思想认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梧闽将朱子理学之说理解为后来的唯物辨证法中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规律性”。朱子说,“只此一个理,万物分之以为体。万物之中又各具一个理,所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然又总是一个理,此时处处皆浑论。”
梧闽因为崇尚和探求朱子学说,故而遍寻朱熹在漳州留下的遗迹。白云岩和云洞岩是朱子曾经广泛活动的区域。因此二处名胜均留有朱子讲学布道的遗迹。这也使梧闽对白云岩和云洞岩更具了向往之情。
我最后想说说梧闽的语言风格。在《月泊龙江》里,我发现梧闽的语言有一种跳跃和转换。那是一种行文的潇洒和凌冽。他的思维带有一种跳跃的色彩。他常常在谈着一件事时,突然时空一转,谈起另一个事情。时空完全改变了,事件也相隔甚远,可是那里有一个思绪相连。
这可能也是他可以洋洋洒洒写下几十万字,然后结一本厚厚的集子的原因。因为语言的跃动,带领了他的思绪飞扬。他的《月泊龙江》甚至写到了《新文化泛思》,写到了《距离之美》,写到了《政治与防空》,还写到了《王永庆的台塑精神》。
而这种语言的缺憾就是少了一种语言的主观色调。我们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这艺术其中就包含了作者的主观语言色调。也就是说,你想给你的文字赋予一种什么色彩。它可以是热烈的,可以是低沉的,可以是深情的,也可以是怀旧和伤感的。
一种语言缺少了主观色调会降低了打动人的力量。相反的,对读者会是一种深深的感染……
【作者介绍】
海迪,本名郑杨海。1951年出生。福建省龙海市人。
1969年上山下乡。当过农民、井下工人、营业员、专业作家。1980年开始小说创作,拍过电视剧。曾在中国鲁迅文学院首届进修班学习,是为该院首届进修班学员。福建省文学院任首批住院作家,连任三期。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作家》等等刊物发表小说。《新华文摘》、《小说选刊》选载过作品。1989年在大型文学刊物《中国作家》发表小说《再来四客冰激凌》,曾引起重大影响。已出版小说集《黑风谷》、《再来四客冰激凌》、《春天里》、《开台王颜思齐》。
郑亚水,笔名梧闽,出生于漳州东郊梧桥村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文学与艺术联谊会副会长。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
作品《<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赛“二等奖”;《禅意 太武凡木》荣获全国第八届新年新作征文“一等奖”;2022年11月,《空中并不是“无色”》荣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 金奖;2023年3月,《走在后港古街》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一等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特等奖”,并入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2024年卷);《梦一回太武夫人》荣获第二届中国最美散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梦里百花 正盛开》荣获2024年“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一等奖”;2023年被中国散文网聘任为“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
本书《日出紫云》,历时15年,从1033篇在线网絡文学中,精选500余篇上线《北京头条》+《今日头条》联袂展播,再从中筛選200余篇,结集40万字散文专著,作为20万字《月泊龙江》(海峡出版社)姐妹册,谢謝亲的您,一路鼓勵、点赞、补台、转发、并参与本书编审校对出版发行过程!谨以此文表达知恩谢意!本书精品有国家级征文'二等奖'以上22篇、每篇全国读者超过5万人次。欢迎惠购收藏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