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红】
文/风吹那蓝
【楚辞】里说:蓼生水泽。
红蓼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喜湿,只要有土有水的地方,就能繁衍生息。江南的水岸,是它最好的归宿。
蓼和芦,都是秋天的风物,一样地在水一方。蓼花芦苇常伴而生,十一月到,秋水长天,蓼花芦花开成一片。芦若白雪,蓼似胭脂,盈盈水边寥寥秋意,它们平分了江南水岸的颜色。
“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
“红蓼滩头秋已老,丹枫渚畔天初暝”
“柔条袅袅动朱颜,细雨微风日暮天”
每一首有关红蓼的诗句,都写尽了秋的淡远寥廓、恬静妩媚,人们说清秋气息,便是如此吧。
蓼红芦白,让秋天少了些许萧瑟,宋人黄庚有一首【秋绪】写的好: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所谓秋绪,其实吧就是人的情绪,写山画水,谈风论景,都是人的一个借口罢了。年迈暮秋,每个人疲惫的身心,在这清旷幽远的意境里,多少能找到一些安慰。
【执念】
青石小巷间,荷塘古桥畔,曾经留下着多少年轻时候的步履,我不记得了。千回百转的变迁里,过往,依稀只在梦绕时......
我的故乡在川西的一个乡镇上,自从离家求学,故乡就成了与我偶尔间的相逢相遇。
模糊了白瓦黄墙、弄堂巷陌,模糊了童年时没心没肺的无忧无虑,模糊了亲人驻足街头远送的目光,也模糊了巴山夜雨中的背影。故乡,渐渐成为自己梦里呢喃的愁思。
乡愁,和距离无关。不论远近不论长久,不论岁月变与不变,它始终是你我无法割舍的执念。
【作者简介】网名:风吹那蓝,海峡都市日报编辑,闲时喜爱古诗词。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华夏诗词文学社》《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