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差异性,既包括遗传因素导致的差异,也包括后天环境造成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个性”。所谓“个性”是指个体所呈现出来的自然人特有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比如思想、情绪、价值观、态度、行为等方面。所以就今天的话题而言,我粗浅的认为“个性”不需要教育,我们需要的是个性化的教育。
个性即“天性”,是自然人与生俱来的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天性”。“人文主义”的核心就是肯定人,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儒家思想的核心“仁”本质上就是中国版的“人文主义”。我个人认为教育从来都不是让孩子全面发展,更不是按照标准化批量制造(这是我们现代教育悲哀与悲剧所在:高考数学文理同卷就是铁证)。教育的真谛在于让孩子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实现孩子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和谐发展,这也是释放孩子潜能的最佳途径——“仁”造字法为会意:从“人”、从“二”,我浅陋的以为就是人与人在一起要和谐相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从这个经典论断,我们得出既不能抛开共性谈个性,也不能抹杀个性强调共性(今天我们不谈这两者的关系,只是辩证一下,免得误会)。
所以“个性”不需要教育,我们需要的是个性化教育。“①把孩子的人格情感和需求放在与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②创造条件帮助孩子发展强势智慧;③尊重让孩子有动力发展自我。”个性化教育须全面深刻认识教育对象——自然人的复杂性与独特性。“个性化”的“化”就是要把“自然人”教育成“社会人”。如果我们认同“个性化”这个教育理念或者说教育范式,那前提就是必须充分尊重自然人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价值,从而在“化”的视角与方式、方法上去挖掘“自然人”的个体潜能,为每个“自然人”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当然,这个过程是个性发展与共性培育相结合的教育。
基础教育要全面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就要踏实落地“个性化”教育中的“化”,即通过“化”推动自然人和谐的、优质的“个性”由肤浅发展走向深层发展、由被动发展走向主动发展、由单一发展走向立体发展。这样也才使得教育本身的本质得到凸显:促进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王虎简介
湖南省特级教师,湖南省骨干教师,浏阳市嗣同高级中学历史老师,湖南省湖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沙市历史名师工作室名师,长沙市首批卓越教师,浏阳市首批学科带头人,浏阳市高中历史工作室首席名师,浏阳市中共党史专家智库成员,浏阳市妇女儿童工作智库指导老师。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