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选自百度
陶笛幽韵中的心灵禅境
——著名诗人纤夫先生的《幽谷》之境
丁宝玉
在诗歌的神秘花园里,每一首诗都是一朵独特绽放的花朵,散发着属于自己的芬芳与魅力。著名诗人纤夫先生《幽谷》这首诗,恰似一朵在静谧夜色中悄然盛开的幽兰,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深邃的情感表达以及巧妙的修辞运用,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诗意与禅意的精神领地,让我们在陶笛的幽韵中,聆听心灵的回响,感受自然与精神的交融。
一、艺术手法:虚实相生,构建诗意空间
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亦真亦幻的幽谷画卷。开篇对陶笛的描写,“带有古意的陶笛/形也古音也古/总爱把忧思或幽静/一缕缕施放”,从实写陶笛的外形与音色特点入手,进而引出其“施放”出的忧思与幽静等抽象的情感与意境,这是由实入虚的精妙转换。陶笛这一实体成为了连接现实与精神世界的桥梁,它所吹奏出的音符,仿佛是打开幽谷之门的钥匙,引领我们走进那个充满想象的空间。
而在对幽谷的描绘中,“一轮皎月在幽谷播撒清輝/虫鸣声已入睡/万籁俱寂/只有兰香淡淡地幽着/把一条峡谷/幽成了形而上的精神领地”,诗人将真实的月夜、峡谷、兰香等自然元素与“形而上的精神领地”这一虚化的概念相结合。皎月、虫鸣、兰香是幽谷中可感的实景,而“形而上的精神领地”则是诗人内心对这片幽谷的升华与感悟。通过这种虚实的交融,幽谷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存在,而是成为了一个承载着人类情感、思想与精神追求的诗意空间,让读者在现实与想象之间自由穿梭,沉浸于诗歌所营造的独特氛围之中。
二、情感表达:宁静幽思,蕴含心灵禅意
诗歌的情感表达深邃而宁静,犹如幽谷中的一泓清泉,流淌着淡淡的幽思与禅意。在夜深人静的背景下,诗人的情感随着陶笛的旋律和幽谷的景致缓缓展开。从陶笛“向思念与远古穿越”的忧思,到幽谷中兰香弥漫所营造出的静谧氛围,都透露出一种对宁静、对精神内省的向往。这种情感不是汹涌澎湃的激情宣泄,而是如涓涓细流般,在字里行间静静流淌,沁入读者的心脾。
诗中的情感还蕴含着一种对尘世喧嚣的超脱与对心灵净土的追寻。“此音既洗耳又洗心/能让狂徒瞬间放下屠刀”,陶笛之音被赋予了净化心灵的力量,它仿佛能够穿越世俗的纷扰,抵达人类内心最柔软、最纯净的角落。这种情感表达反映了诗人对人性本真的渴望,对在喧嚣世界中寻找一片宁静港湾的执着。在幽谷这个特殊的情境里,诗人找到了情感的寄托,将内心的幽思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通过陶笛与自然景致完美融合,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富足与心灵慰藉。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增添灵动之美
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为诗歌增添了灵动的美感与丰富的内涵。拟人手法的使用尤为突出,如“虫鸣声已入睡”,将虫鸣赋予人的行为“入睡”,生动地描绘出夜深时幽谷的寂静状态。原本无生命的虫鸣在诗人笔下变得鲜活起来,仿佛是一个疲倦的孩子,在月光的轻抚下安然入眠,使整个画面更具宁静祥和的氛围。
“只有兰香淡淡地幽着”中的“幽”字,将兰香拟人化,兰香不再仅仅是一种气味,而是一个有着幽微情感和动作的生命体。它以自己的“幽”,将峡谷进一步渲染成独特的精神领地,这种拟人化的表达使兰香成为了诗歌中的精灵,在幽谷中翩翩起舞,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比喻手法的运用也别具匠心,“把一条峡谷/幽成了形而上的精神领地”,将峡谷比喻成形而上的精神领地,形象地表达出峡谷在诗人心中的独特地位和其所蕴含的精神价值。这一比喻使抽象的精神概念具象化,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对幽谷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提升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四、整体意境:陶笛幽韵,奏响心灵之歌
整首诗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充满禅意的整体意境。陶笛的古音在幽谷中回荡,与皎月、兰香、静谧的峡谷相互呼应,共同奏响了一曲心灵之歌。在这个意境里,时间仿佛凝固,现实的烦恼与喧嚣被远远抛却,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与诗人一同感受着自然的美好与心灵的宁静。
诗中的每一个意象、每一行诗句都像是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汇聚在一起,便形成了这一汪名为“幽谷”的诗意湖泊。我们在湖中泛舟,领略着湖光山色的同时,也在探寻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精神家园。这种意境的营造,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是在欣赏一首诗,更是在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旅行。
总之,《幽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宁静幽思的情感表达、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宁静悠远的整体意境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创作水准。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诗歌的浩瀚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引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诗意与禅意的世界,让我们在陶笛的幽韵中,感受自然与心灵的和谐共鸣,领悟生命与精神的深邃内涵。
附:诗歌原文
幽谷
——听陶笛独奏
诗/纤夫
带有古意的陶笛
形也古音也古
总爱把忧思或幽静
一缕缕施放
向思念与远古穿越
此时夜深人静
一轮皎月在幽谷播撒清輝
虫鸣声已入睡
万籁俱寂
只有兰香淡淡地幽着
把一条峡谷
幽成了形而上的精神领地
除了静宓
还是静宓
只有陶笛的音色适合演奏
精彩的表达
需要合适的节奏旋律与音色
为月光在幽谷唱一首佛歌
是陶笛自愿的选择
此音既洗耳又洗心
能让狂徒瞬间放下屠刀
(刊发于2024年11月4日《风华诗刊社》)
作者简介:丁宝玉,笔名野渡,男,汉族,1961年12月出生,籍贯山东青岛。系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文化学会会员、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会员。有小说、散文、诗歌、寓言、评论等作品发表在《农民日报》《中国寓言网》《黑龙江农村报》《鹤城晚报》《寓言文学》《半岛都市报》《四川科技报》《山东诗歌》《莲池周刊》《北极光》《今古传奇·悦读》《鲁西诗人》《深圳文学》《齐鲁文学》《嫩江文学》《龙凤湖文学》《翠屏》《齐齐哈尔文艺》《巴中日报》等报刊及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