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智宏
万荣的民营企业家孙克俭身上,满有一股万荣精神。
万荣精神有一个独特的亮点,就是手笔大,格局大,境界高。万荣有个脍炙人口的名片笑话: 有个企业家在自己的名片上,印着这样几行文字:中共中央国务院,山西省委万荣县,地方国营化工厂,支部书记加厂长。据说,这个名片笑话曾逗乐了一位中央首长。在这方面,黄腾老板孙克俭最有代表性。
孙克俭的山西黄腾化工有限公司,是万荣县的龙头企业,连续十年是万荣县的纳税大户。他有两个头衔:企业家、慈善家。孙克俭的创业之路也是历尽了艰辛,但是他始终是以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应对着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八十年代中期,孙克俭临危受命出任镇办企业荣河化工一厂的厂长。当时化工一厂上任厂长手里有信用社的40万元贷款。孙克俭接受化工厂时,正是外加剂由微沫剂向萘系外加剂转型发展阶段。企业没有钱,设备更新难。孙克俭找到了在临汾工作的表姐那里,想让表姐搞几台大锅炉。此时,临汾三维企业刚好有几台闲置的锅炉。孙克俭以前通过他表姐介绍,给三维企业加工过劳保服,算是熟人,因此由他表姐担保,把三台价值十万元的锅炉赊了回来。锅炉拉回来安装上了,可是生产没有流动资金,孙克俭多次找到信用社,死缠烂打终于贷出了40万元。也是该倒霉。这时候化工厂以前的一个业务员找到孙克俭说,他有一笔出口罐头的生意。一瓶黄桃罐头购到手3毛钱,出口的订单是一瓶2.5元,由于没有资金,这边的钱付不了,不能起货,想与孙克俭合作把这笔生意做成。并说,前后只是一个多月资金就可以回来。孙克俭想到一旦生意做了,就有一大笔资金,可以把厂子规模再扩大起来。于是就把40万元给了他。那晓得,这位业务员在边境的岸口建好了100多米的临时仓库,把几百吨罐头都运来后,突然出事了:上海警方到这里逮捕了这个业务员。案由是这位业务员前几年参与了一起自行车销售诈骗案。业务员逮捕了,罐头库封了,后来罐头全臭了,孙克俭哭天天不应,哭地地不应。按他的话说就是:狗肉没吃上,反被拴上了铁链子。但是,从来不把困难当困难的孙克俭没有被打倒。他找到了时任县长安德天,痛诉了自己的不幸。安德天县长最喜欢孙克俭这类型的企业家,在财政十分困难的处境下,批给了他50万元。一个月后,孙克俭的萘系外加剂生产线就上去了。当年,孙克俭就纳税20万元。
1995年,全国萘系外加剂开始向高效能聚羧酸外加剂提档升级。孙克俭与山西大学一位教授合作,研制除了聚羧酸外加剂的配方,并生产出了中科院几名专家认可的合格产品。但是,要竞争市场,还需盖多个“红章子”。此时,国家的靖西高铁建设在即。为了能分到一杯美羹,大手笔的孙克俭走了一条谁也想不到的路子。在一位北京专家的帮助下,孙克俭花费100多万元,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产品鉴定会,中科院,国家建筑建材,国家混凝土外加剂协会的各路专家纷纷受邀请到场。三天后,几十名专家都给产品合格证签了字,孙克俭的“红章子梦”就此而圆。第二年农历正月十七日,靖西高铁开工剪彩和建筑建材产品投标会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的30多个外加剂企业参与竞争,唯只有孙克俭顺利的中标。靖西高铁建设了三年,孙克俭的黄腾牌外加剂跟踪供货了三年。而于此同时,孙克俭的黄腾公司大门里外,每天都是前来拉外加剂的卡车,除靖西高铁之外,还有好几个国家级的高特项目,都是先打款后发货。当然,孙克俭挣得盆满钵满。
孙克俭挣了大钱,不忘回报社会。这就是万荣精神的另一个侧面。一次孙克俭在报纸上看到了平陆一个孩子考上大学了,因家庭贫寒无力上学,向社会求助。第二天孙克俭就让司机拉着他行车100多公里找到了这个孩子的家,一看他父亲病倒在床,母亲也体弱多病,满脸蜡黄,当即拿出了3万元。打这以后,连续四年孙克俭都在春节期间把3万元送到了他家,这个孩子在上海上大学期间,孙克俭还到学校看望了他。孙克俭发现别的同学都有电脑笔记本,这个孩子没有,他借口出去一趟,花17000元给这个孩子买回来一台配置较高的笔记本电脑。这孩子毕业到上海一个金融系统参加了工作。
孙克俭捐助贫困学子的事迹被记者在报纸上发表后,一时间引来了许多前来求助的县内县外,甚至是外省的贫困学子。孙克俭来者不拒,一视同仁予以帮扶。一次,里望乡的一位副乡长给孙克俭打电话说,有个女娃考上了四川一个财经学院,可是他爸爸有病,家里欠了外债,恐怕不想让女儿去了,看孙总能不能帮扶帮扶。孙克俭答应后,第二天副乡长领着父女俩来临,孙克俭一看老人不停的咳嗽,上气不接下气,就问他还治疗着吗?老汉说保守治疗,动手术没有钱啊!孙克俭从抽屉里拿出3万元递给老汉说,您先做手术看病,不然孩子到学校也不能安心学习。这个姑娘的四年大学,孙克俭自助了12万元。至今,这个姑娘已经参加工作七、八年了,但是她父亲还是经常骑着电摩往返140里路给孙克俭送着自家种的蔬菜、水果。
20多年来,孙克俭全程帮扶的大学生高达40多人。其中还有4名是从大学管到了研究生。孙克俭是土生土长的荣河人。荣河村是个大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保持在5000人上下,孙克俭每年都拿出100万在年关给老人们买慰问品。整整20年,他花费了2000万。
孙克俭的故事体现了手笔大,格局大,境界高,乐奉献,是万荣精神中的一大亮点。像孙克俭这样的企业家在万荣县比比皆是,这就是万荣精神的底色和特性吧!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